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认识长江文化要从支流文化开始”——专家学者汇聚涪陵畅谈乌江文化保护与传承

重庆日报客户端 赵迎昭 2022-09-23 19:42

“认识长江文化要从支流文化开始。”9月23日,在长江、乌江交汇之处的涪陵区举办的“丰收节”相关活动中,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作线上致辞,引发了参会嘉宾对长江文化、乌江文化关系的思考。当天,“第三届重庆涪陵白鹤梁文化节暨石鱼出水兆丰年·白鹤梁·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涪陵区开幕,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进行了交流。

▲ 活动现场。记者 赵迎昭 摄

郑晓云说,乌江流域文化底蕴深厚,是认识、研究长江支流文化的“实验室”,“这些年,我对乌江流域作过多次考察,有了一些初步认识,我坚信乌江流域文化研究前景广阔,相信乌江流域区域文化将成为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靓丽名片。”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成凯以《乌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思考》为题进行了发言。“乌江文化保护与利用之道是什么?我想,应以人水和谐为核心,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乌江是主人,我们是客人,主客关系决定了乌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风向标。”他说,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传统水文化仅存在于传说、故事、典籍之中,像白鹤梁这样宝贵的、保存良好的水文化遗产少之又少。在他看来,乌江是贵州与巴蜀交融的重要通道,也是贵州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纽带,沿江城镇沉淀了许多与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交融的基因,期待贵州、重庆等地联合开展乌江文化研究,提出更多保护利用乌江文化的对策建议,共同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长江师范学院教授余继平以《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表现主题与思想内涵》为题作了发言。他说,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个缩影。乌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尽管生存的环境较为恶劣,但各族人民没有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垮,而是用乐观的态度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正因如此,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多承载着祈求丰收、健康长寿、多子多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等美好寓意。他的发言让参会嘉宾感受到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精彩纷呈,以及民族民间美术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

其余参会专家以《浅谈郁山文化在乌江文化中的影响》《乌江船工饮食习俗》《涪陵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乌江古镇保护与利用》《乌江文化研究的思考》等为题作了发言,展现了乌江文化的厚重底蕴和绚丽多姿。

据介绍,“第三届重庆涪陵白鹤梁文化节暨石鱼出水兆丰年·白鹤梁·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持续至10月31日,包含“2022白鹤梁•长江文明•乌江”学术研讨会、“渴·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世界水遗产”展览、“渴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世界水遗产”主题研学活动、长江标准眼 水下白鹤梁·巡展活动等内容。

本次活动由中共涪陵区委、涪陵区人民政府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由中共涪陵区委宣传部、涪陵区水利局、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承办。

主编吴国红
编辑袁文蕙
审核聂晶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