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多领域一流专家相聚重庆大足 共同向石窟寺保护世界级难题发起冲击

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 2022-01-08 19:57

1月8日,国内石窟寺保护、地质、材料、岩土等领域的多位一流专家相聚大足石刻研究院,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仪式。据悉,该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向石窟寺水害治理这一世界级难题发起冲击。

▲启动仪式现场。(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2021年11月,由复旦大学牵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王金华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联合吉林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足石刻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申报的“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重点专项立项。

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不仅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所在地启动,还将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大佛湾卧佛作为该项目示范研究对象。这是为何?

据介绍,千百年来,大足石刻作为室外文化遗存,长期遭受着渗水、风化、岩体失稳、生物侵蚀等病害的威胁,水害又是产生其他病害的根源。一尊尊雕像,就如一位位历史老人,长期饱受着病魔的摧残。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教授刘绍军的话说:“大足石刻水害、风化等病害复杂,在这里开展科学研究很有挑战性,但取得研究成果后,可以在遭遇相似病害的石窟寺中进行推广。此外,大足石刻在水害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王金华教授(左4)、黎方银院长(右4)为复旦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共建“石窟寺岩体裂隙灌浆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揭牌。(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如何通俗理解这个项目名称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马金珠解释道:“这个项目提出精细探测与精确识别、精确模拟、新材料研发、防治策略及示范应用4项研究任务。通俗地讲,我们要通过更精细化地探测,找到并堵住毫米级别的微小裂隙,就连0.2毫米宽的裂隙,也要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并进行治理。”

这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教授刘绍军说:“对石窟寺保护而言,如何有效探测出肉眼较难看到的微小裂隙,如何了解它在岩体中的分布,以及水如何在裂隙里流动,困难重重,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探测微小裂隙,需要研发专门设备。”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兰立志说,除了设备,灌浆材料(用于填充裂隙)、灌浆工艺的研究开发也十分艰难,“灌浆材料要绿色、环保,具有可逆性,不能影响后人继续实施保护措施,还要具有可复制性,材料和工艺可以应用到其他地区相似条件的石窟寺中。”

兰立志进一步说,曾经,我们着重通过抢救性保护的举措,解决石窟寺的风化病害,却忽略了对水害的研究和治理,这往往造成“治标不治本”,水害还会加重石窟寺的风化,这启示我们要携起手来,力争攻克石窟寺水害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

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力争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网络地球物理场理论、石窟岩体裂隙网络探测方法、石窟岩体裂隙精细探测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对提高我国石窟寺保护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何洪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