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永微电园化危为机 规上工业产值单月创历史新高
4月28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下称西永微电园)发布了一条信息——
今年3月,西永微电园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10.4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额达219.8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比例的49.4%。
这样的成绩,并非昙花一现。
4月,西永微电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产值223.1亿元,同比增长66.7%。预计今年上半年,西永微电园工业总产值将同比增长20%左右。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之前,西永微电园其实面临的是一场危机。
▲5月7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记者 谢智强 摄
以冷静应对焦虑
复工复产和防疫工作都是生命线
“什么时候可以复工?”这是自今年春节后,西永微电园分管产业的副总经理陈昱阳每天被追问最多的问题。
当时,园区很多企业都被客户不断催单。但因为疫情,企业却迟迟没法复工。有企业直接发来电子邮件,称要把生产线撤出西永、撤出重庆。
“如果真是如此,那西永微电园在这个行业的累积,就算毁了。”陈昱阳说,当时的西永微电园,充满了焦虑与危机感。
病急不能乱投医,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冷静。企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2月9日后有序复工复产;西永微电园则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复工复产的安全稳定。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市经信委、重庆高新区的指导支持下,我们从园区36家重点规上企业入手,抽调公司三分之二的人员,成立七个督导服务组,每天下沉一线‘面对面’服务,对复工企业进行分类服务、帮扶指导。”西永微电园董事长吴道藩表示。
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下称英业达)在春节后有45亿元存量订单急需复产,但企业员工来源渠道广,用工形式多样、身份复杂、流动性大且返程方式分散,存在隐患。
为此,西永微电园督导服务组与企业一起对数千名员工的行动轨迹进行反复筛查核准,奋战了4个昼夜。2月14日,英业达顺利通过验收,成为西永微电园第一批复工的企业。
广达(重庆)电脑有限公司(下称广达)是西永规模最大企业,是2019年中国出口企业前十强,它的复工复产,对西永微电园举足轻重。
但同时,广达企业规模大,员工众多,是园区复工复产人员最密集、发生疫情风险最高的企业。西永微电园专门抽调53名干部员工组成工作组进驻广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复工复产的稳定安全。
比如全面排查,摸排人员轨迹,建立“一人一档”;完善落实防控预案,构建起600多人的管理者和员工两个防控力量体系;指导企业全封闭管理,并划分“红橙黄绿”四类人、四个区隔离管理,安排18名组员协助企业24小时巡查......
由于半导体企业的特殊性,疫情期间SK海力士重庆公司也未停工停产,但自1月22日起构筑了完善的紧急应对业务体系,对工厂和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每天对2000多名员工进行轨迹调查,对从国外和国内外地返渝的员工进行集中隔离管理等,通过各种防控措施实现疫情期间“零感染”目标。
2月15日,广达正式复工。随后,惠普、华润、新普科技、中电科声光电、富士康、辉烨相继复工。至2月28日,园区规上企业全面复工。
▲5月7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广达(重庆)电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作业。记者 谢智强 摄
给企业解难题
1-4月主要经济指标迭创新高
复工复产后还有一大堆问题,最严重的,便是“缺人”。
“我们以前的员工规模是25000人左右。复工当天仅有5000多人,加上后面回来的,也只有8000多人。”广达相关负责人称,这样的情况,很难赶上生产进度。
事实上,全国不少企业都面临这一困境,“抢人大战”也在不少地区上演。所以,竭尽全力解决企业难题,推动企业达产提效,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成为复工复产后,西永微电园的首要工作。
西永微电园以市防疫领导小组出台的帮助重点电子企业招工的52号文件为基础,成立专班,与30个承担招工任务的区县沟通联系。
“我们强化了用工企业与劳务输出区县的对接,采取一企一组、一县一人,组织用工企业到区县宣讲、现场招聘等方式,加速解决园区企业缺工缺人的问题。”西永微电园产业部负责人介绍。
比如,潼南区人社局派专人驻扎西永协调送工,与园区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城口县与英业达公司建立起了长期对口送工、对口扶贫的合作机制。从2月20日至3月初,全市共组织招工送工4.4万人,西永微电园就送工3万人。
不仅招,还负责接送。2月28日,西永微电园首次专车接送企业返岗复工人员,将来自綦江、江津、合川、大足、南川5个区县的员工送至园区复工企业。截至目前,园区接送超20000名企业返岗员工。
人员到位后,园区企业“火力全开”——
广达新增了三条SMT产线,笔记本电脑日产量达17万台/天,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4.5%,广达1-4月产值290亿,同比增长20.3%,将冲击全年产值破1000亿元;英业达4月实现产值69.54亿,同比增长73%。
高效复工复产,更让不少品牌对西永微电园、对重庆刮目相看。曾表达要撤出产线的企业,反而增加了产量与订单;国际知名品牌商专门给市政府来信表示感谢。
此外,考虑到疫情原因,西永微电园还积极为园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园区所有的规上企业,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采购、人员组织招聘、房屋租金等方面,西永微电园均给予支持;通过重庆海关与西永海关的帮助,西永上线“疫情防控卡口审批”功能 ,卡口通行效率提升60%,及时解决了疫情期间每日高峰时段人员车辆排队等待的问题。
今年一季度,西永微电园高技术类企业实现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25.7%;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41.2亿元,同比增长52.9%。
其中,SK海力士二期项目发力,新增了产品品种,工艺技术不断优化提升,有力助推了西永集成电路产业上量达产。
提前布局厚积薄发
多个项目“抢跑”后疫情时代
西永微电园有一家去年引进的芯片研发设计企业,名为湃芯创智。今年一季度,该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00%,订单量占往年同类产品出货总量50%以上,其中90%用于生产整机出口海外国家。
究其原因,是该企业开发的芯片产品PTYJ237LF,是指脉血氧仪核心同类芯片的国内唯一供应厂商。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发生,国外产品产量受限,湃芯创智的芯片实现了进口替换。
与之情况相似,园区另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安木科技,成功研发了全市首条全自动KN95口罩生产线和“穿戴式防感染呼吸系统”防护装备两个高技术产品,并很快获批国家专利受理备案。
该口罩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连续生产稳定可靠,已收到来自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余条生产线订单,防感染系统防护服也即将实现量产。
“这些企业深耕于细分行业的设计与研发,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设计企业,与西永微电园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想契合。”西永微电园产业部负责人表示,此前,西永微电园引入了多家集产学研一体的企业,目的便是逐步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确保西永发展的后劲。
即使是疫情期间,西永微电园依旧在进行这样的布局。
今年一季度,西永微电园新签约项目9个,合同投资额约93亿元。其中新签约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75.5亿元,拟建国内首座本土企业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
新基建项目,也在西永微电园的招揽名单中。
4月17日,重庆移动-亚德(重庆西永)高等级数据中心正式签约落户西永。项目建成后,成为重庆同城双活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将赋能新计算、新孵化和新电商,助推成渝地区数字化转型和深度智能化。
还有大招在后面。4月29日,西永综保区、中软国际、华为公司三方签署了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运营合同。市政府将以西永为基础,与另外两方一起,在渝布局基于鲲鹏架构的服务器、PC等智能硬件制造基地,围绕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集聚鲲鹏软件企业,支持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示范应用建设,打造安全可靠的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体系,加强在政务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携手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