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英谱 | 米洁:“快一分钟就多一分救治患者的希望”
她没想过自己会仓促出征,从接到命令到出发只有12小时,战场是湖北武汉。尽管她早在第一时间请缨,做好了出征湖北的准备。
她也没想到过自己带领的这支护士队伍有120人,好多人之前连面都没见过。
她就是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总护士长、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米洁。
4月21日,在重医附一院,重庆日报记者见到了已回归正常工作的米洁。
▲米洁在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受访者供图
高效科学,合理调配
面对充满未知的“战场”,马不停蹄迅速投入战斗
2月12日深夜,米洁的电话突然响了,电话里传来重医附一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紧急而镇定的声音:“医院紧急组建医疗队明天出发去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抽调护士120名,由你担任总护士长,有问题吗?”
▲米洁紧急安排布置工作。受访者供图
“没问题!”米洁的回答简洁而坚定,脑海里随之跳出一连串的思考:160人的医疗队中,这120名护士来自什么专业?如何排班?人员如何搭配……
新冠肺炎战疫的集结号就这样在深夜吹响,米洁来不及和家人好好道别,就背上行囊,奔赴战场。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医疗队立即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两个重症病区。由于救治任务重,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13日深夜抵达武汉的医疗队,14日便开始收治患者。
14日下午,在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重症病区主任周发春指挥下,10名医生、15名护士组成的“先锋队”率先进入病区。
不一会儿,病区求援电话响起:“患者太多,需要增援。”米洁马上调派早已安排好的备勤人员共21名护士进入病区。隔离区内外医护人员紧密配合,3个小时收治了70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区病床全满。
每个班次派多少人?如何在保证人手开展工作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员进入隔离病房降低暴露风险?米洁一边盘算一边迅速调配,守在病区外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建章立制、保障运行
让工作有条不紊开展,让突发状况得以解决
初见米洁,清瘦秀气,一头长发,说话声音细细的。很难想象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她就连夜制订出医疗队第一个制度《医疗队队员保健制度》。
“初到武汉,突发情况不断,让人措手不及。”米洁说,上班第一晚,有3名护士相继出现身体不适提前出舱。
▲米洁建立、落实病房管理制度。受访者供图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一定要想一个办法来有效解决。”米洁连夜制订了《医疗队队员保健制度》,规定当队员出现身体不适时,拨打驻地值班电话,由医疗队值班人员将队员接回,并联系队医进行诊治,专人照顾生活及监测体温等。这一制度有效解决了队员身体不适等突发问题。来不及休息,她又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
通过在隔离病房日常工作、医护反馈等,米洁建立起“总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组长”护理三级管理体系,采用“成组责任制”排班模式,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和岗位管理。
根据新冠肺炎特点和隔离病房要求,参照重医附一院的护理质控标准,她又先后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常规》《隔离病房院感管理制度》等30余项护理及院感相关制度。得益于如此高效的管理,护理团队迅速融入陌生的工作环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武汉市第一医院,米洁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受访者供图
建立临时ICU、专业救护
为患者实施连续性、精细化重症专业护理
2月21日,两名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情况十分危急,只有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才有可能挽救他们的生命。然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已经没有空余的病床。
“马上建立临时ICU……”关键时刻,领队肖明朝副院长一声令下。
作为总护士长的米洁负责落实所有物资准备。
“有创呼吸机管道、接头有吗?”因物资紧张、条件有限,米洁得到的答案是这些物资统统没有。但建临时ICU迫在眉睫,她没有放弃,亲自去库房找,库房没有,她又通过后勤部门联系当地医院以前的供货商,让他们紧急配送至医院。
两个小时内,监护仪、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所需物资全部就绪,为临时ICU的建立作好了物资准备,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
随后,她又对护士排班进行搭配调整,不到4小时,护理团队配合医疗组成功建立病区临时ICU并顺利运行。
“时间就是生命,快一分钟就多一分救治患者的希望。”米洁说。
由于病情危重和治疗的需要,有两名危重患者均需实施俯卧位通气。每天持续16个小时以上俯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导管脱落、痰液堵塞、压疮,误吸等状况。米洁把护理要点做成清单,和护士们一起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俯卧位通气一周,患者未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
米洁还在病区成立了人工气道、镇痛镇静、肠内营养、伤口管理等重症护理亚专科小组,由她亲自带领实施,细心传授指导,对病区所有重症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
武汉市第一医院还开展了该院首例ECMO,米洁作为联合护理部专家定期对ECMO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指导,还要参加每周一次全院护理管理查房,坚持每周两次病区护理查房,逐步提升护理质量。
▲米洁护理无创通气患者。受访者供图
严抓防控、温情相伴
她是严格的护士长,也是温暖的“大姐姐”
在武汉的46个日日夜夜,米洁就像医疗队的“大姐姐”。
初到武汉,面对未知的病毒,空气中会不会全是气溶胶?病毒会不会从护目镜的缝隙钻进来?不少人出现害怕、焦虑等情绪。
▲米洁关心护士对防护装备适应情况。受访者供图
“这是大家对病毒的认识不够。”米洁一方面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和防护培训,一方面听他们倾诉,和他们谈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并为病区申请配置等离子消毒机、空气净化器等消毒设备,“你看,我们每天都对病房进行了严格的消毒,我们自己也做了这么严密的防护……”
米洁还带头为病情最重的患者做护理,为他们加油鼓劲。慢慢地,大家消除了担忧,全身心投入战斗。
每天,当队员回到驻地时总有人为他们消毒,有队员心疼的说:“你们去休息吧,我们自己消毒。”
米洁却说:“之所以建立这样的制度和设立这样的岗位,一方面是对每个从医院回来的队员都做到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另一方面是让下班的队员感受到无论多晚,家里都有人等着他们,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有队员都为严格的院感管理感到安心,在相互的关心下,心里充满融融的暖意。
在队员们眼中,米洁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连轴转,未见她休息过。因为她不敢歇,肩上肩负着120人的担子,容不得她有一丝松懈。
3月20日是米洁的生日,当天中午,难得有时间的她与12岁的女儿视频,发现女儿在吃方便面。
“爸爸没做饭吗?”米洁问。
“爸爸做的饭昨天晚上已经吃完了。”
米洁的丈夫是重医附一院泌尿外科医生,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女儿的他,忙起来只能留女儿一个人在家。
看到这一场景,米洁潸然泪下,心里充满愧疚,但此时战疫还未结束,容不得她多想,擦干眼泪后,她又出发去了医院。
去时寒冬,归时春风。3月29日,作为重庆市最后一批离开武汉的医疗队,160人平安返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