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些啥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星婷)12月20日,重庆市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复制推广现场会在重庆科技学院召开。部分高校分享交流了学校助力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据了解,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对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支撑度。
会上,部分高校作了交流发言。其中,重庆大学构建起“1+5”科技创新体系,服务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该校负责人在发言时表示,2017 年 9 月,重庆大学即成立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按照“人才特区、创新 特区”定位,实施全球高端 引才引智,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打造国际一流的前沿交叉研 究机构。
此外,重庆大学瞄准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需求,与重庆九龙坡区共建重庆 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开展技术转移、成果孵化、校企合作;为贯彻实施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和科技兴军战略,提升军民融合创新能力,学校与璧山区共建了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瞄准新型城镇化、三峡库区建设等需求,学校优化整合校内资源, 成立了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为主动融入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聚焦人工 智能等方向,全力打造重庆创新智核和创新创业示范区;此外,学校还积极谋划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落户重庆两江新区, 推进与西永微电园共建复合半导体创新研究院和类脑感知与普 适智能科学研究院等工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重庆科技学院积极统筹学科专业布局, 围绕石油、冶金产业核心领域,形成服务产业链的核心学科专业群。该校面向石油行业地质勘探、 开发、储运、炼化等核心产业板块,构建了涵盖“地-钻-采-输”全过程的石油与化工学科专业群,为石油行业转型升级、国家能 源安全以及重庆地区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该校还面 向冶金行业钢铁材料冶炼和钢铁材料加工等核心产业板块,构建 了涵盖“钢-铁-铸-轧”全过程的冶金与材料学科专业群,为冶 金行业和重庆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邮电大学积极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人才供给水平,如与科大讯飞集团共建 “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微软、惠普、中兴、中 国邮政等企业共建人才培养中心,与行业高水平的科研院所 共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该校还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全方位开展合作,构建产学互动创新平台,助推重庆重点园区建设;与两江新区、长安汽车、中国汽车研究院等探索“校企联盟”模式,构建优势互补的校企产教协同创新平台,推进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产业集群的建设。
重庆交通大学依托优势学科“筑巢引凤”,加强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 如与同济大学共建重庆智慧城市学院,主动服务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服务重庆成为全球创新网络 的重要节点、关键节点;该校还借力优质企业资源,与广西交投等大型企业共建广西研究院,深入推进中国-东盟物流大通道、陆海贸易新通道、开放口岸与国际物流集成网络等研究和建设;与两江新区合作共建绿色航 空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航空产业发展智 库,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聚集航空高端优质资源,助推重 庆建设千亿级航空产业。
重庆文理学院近年来创建了新材料、新药、特色 植物、环境治理、智能制造五大创新团队。其中新材料团队 “银纳米线系列专利”以 260 万元转让,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过 3 亿元;新药团队具备每 2-3 年研发一种新药的能力,自主研发的抗ED 一类新药,以 3000 万元转让;环境团队近两年承担生态治理类项目 217 个,经费 1095 万 元,将一批自主研发技术,成功应用于 12 条河流生态修复;智能制造团队近两年成功转化 6 项技术,其中新型湿式多片制动器等一项技术,每年为企业带来利润 700 余万元;特色植物团队主持制定行业标准 2 项,育成 3 个新品种,推广研发技术 12 项,累计推广 生姜、猕猴桃、蓝莓等种植面积 100 万亩,产值达 180 亿元,为 乡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庆工业职业学院积极服务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该校以教育部首批现 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单位为载体,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 班”定制培养模式, 探索多种形式的“教改实验班”;以重庆 市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庆 市高校工程中心等 市级工程中心为平台,组建师生科技创新团队;紧密对接两江新区中德(重庆)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瞄准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等领域, 筹建中德应用技术学院;与长安集团等知名企业在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鲁班工坊、 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和海外人才培养基地,整合全市高职教育优质资源,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