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幅照片讲述上海医学院西迁至渝新建重医的历史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星婷)12月18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弦歌西进——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主题展览”在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生命博物馆开展。300余幅照片、上百件物品或教材、书刊,讲述了上医部分师资教学力量西迁至渝新建重医的故事。这也是重庆医科大学进行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
▲2019年12月18日,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志愿者正在給前来观展的师生讲解弦歌西进——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主题展览。
63年前,400多位上海医学院(1952年改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教职工,响应国家的号召,从上海朔江而上,扎根巴山渝水,开创重医基业。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庆医科大学历时一年多的搜集、整理,最终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共同完成了此次展览。
钱悳、刘海旺、左景鉴、王鸣岐……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用图文、物品等方式展出了上百名上医学者西迁来渝,扎根重庆新建学校的故事。
当时已52岁的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钱悳,没有丝毫犹豫就毅然答应来重庆。钱悳动员李宗明、毕婵琴、陈曼丽等人支援重庆时,大家都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在钱悳的带动下,李宗明、司徒亮、石美森等25名正副教授,以及一大批青年教师、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举家迁往重庆。展览现场的资料记载,在钱悳去世后,他骨灰部分留在重医,部分运回上医,还有部分撒入母亲河长江,钱悳教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两所学校的感情。
▲2019年12月18日,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学生正在观看弦歌西进——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主题展览。
还有石美森、司徒亮等人,分别是儿科、妇产学科方面的专家,他们均为重医的建设付出了毕生心血。时任重庆医学院儿科医院副院长石美森教授的大儿子曾回忆,“当时重庆医学院正在大规模的建设中,父亲和首批赴渝的200多名教师一边投入紧张的建设中,一边进行教研工作,周末也常常在开会。”
现场展出了建校初期的部分教材资料、录取通知书等,史料显示,自1955年4月至1960年7月,上医向重医派遣人员的工作历时6年,总计调出402人,其中教师、医师260人,教辅、医技60人,护理52人,党政、后勤30人。展馆解说员介绍,建校初期,重医开展教学、科研迫切需要图书、尸体、标本、教材、切片等物品,都是由上医支援。因此,凡上医有两套的图书资料,教学科研仪器,都支援重医一套。
▲2019年12月18日,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弦歌西进——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主题展览上展示的重庆医科大学建校初期使用的教材。
一张1965年“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的合影照片特别珍贵,那是我国妇产科专家、司徒亮教授的女儿委托丈夫专门从美国带回来的。据介绍,那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与会代表并留下珍贵合影。会议结束当天,邓颖超还邀请司徒亮等6位著名妇产科专家到家中做客,临别时,邓颖超拿出一盒广东出产的葵花梗牙签送给他。“说这牙签是你家乡广东开平的特产,你就留个纪念吧。”
▲2019年12月18日,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学生正在观看弦歌西进——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主题展览。
当司徒亮的女儿得知重医即将举办展览时,专程委托自己的丈夫在回国的时候,将这张照片和一直保存到现在的“牙签”一并带回了国,交给了学校。
“前辈们无私的精神让大家非常感动。”在现场参观的2019级中医药学学生蒋樱芝说,这学期,学院根据上医西迁重医的故事编排了话剧,大家深深为上医西迁精神所感动,“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前辈们的精神会激励我们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重医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2019年有教职工党员5499名、学生党员1860名、离退休党员1200名,一共7个院系级单位党委、16个党总支、322个基层党支部,“西迁精神是我们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展览、话剧、报告会等多种方式,让师生们了解这段历史,牢记学医的初心和使命。“
当天还举行了西迁精神主题报告会,93岁高龄的全国著名儿童保健学专家、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创始人之一郑惠连,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重医附一院肺科创始人之一王福荣教授,重医原医学院检验学院院长尹一兵教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李希教授等人,跟师生们分享讲述了对西迁精神的传承和践行。
据悉,该展览自12月18日至25日全天开展,12月25日后每周六开展。
校对: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