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重庆共有11处入选 重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64处

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 2019-10-16 21:29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赵迎昭)10月1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文旅委获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当日正式公布。重庆共有11处入选,其中新增9处,新并入2处。重庆现有6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第八批国保单位共762处,另有50处与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合并。从类型看,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墓葬30处,古建筑280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其他12处。

  重庆新增的9处国保单位分布在8个区县(自治县),分别为:巫山县的玉米洞古遗址、奉节县的白帝城遗址、巫溪县的巫溪大宁盐场遗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湾底谭氏民居、北碚区的张自忠将军墓、渝中区的罗斯福图书馆旧址、沙坪坝区的重庆大学早期建筑、万州区的西山钟楼和瀼渡电厂。新并入的2处位于大足区,为妙高山摩崖造像和舒成岩摩崖造像,这2处造像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摩崖造像合并。

  从类型看,重庆新增的9处国保单位中,有3处古遗址、1处古建筑、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并入2处为石窟寺及石刻。

  据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创新发展,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重庆入选的11处国保单位简介:

  玉米洞古遗址

binary_middle (45).jpg

  ▲玉米洞古遗址全景。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小营村7社,是一处洞穴和旷野遗存相结合的史前文化遗址,由洞穴和洞口前开阔的区域构成,总面积约1750平方米。

  遗址的前身做为化石点发现于2004年,2011年原地复查时未发现文化遗物,2012年找到洞口并在洞内开展调查和试掘,发现文化遗物,确定了遗址的性质。2013年至2017年,对遗址进行了三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共约230平方米,深度最深处达6米,仍未至底。地层可划分为18个文化层,每层均有文化遗物出土。至今,遗址共发现用火遗迹两处,大量的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和部分骨、角、牙制品及表面有人类行为痕迹的骨片。

  玉米洞古遗址地层堆积保存基本完好,层序清晰连续,文化内涵丰富而独特,时代跨度大,发展脉络清晰。将科学测年结果和动物群的时代综合分析,得到该遗址现已揭露文化层的年代为距今0.84~30万年,即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该遗址时代延续如此清晰,实属国内罕见。它所涵盖的距今30~15万年这一时间段填补了重庆地区旧石器遗址的空白。生活在玉米洞古遗址的古人类重毛坯、轻加工,利用易获取的石灰岩、动物骨、角、牙等原料创造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工具组合。它所呈现的独特文化面貌为中国南方史前文化的多样性增添了绚烂的一笔,对探索重庆地区古人类的生业模式、迁徙演变、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白帝城遗址

binary_middle (43).jpg

  ▲白帝城遗址全景。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包含两汉至宋明时期历代城址,为县、州、府、路、郡等建制所在地,以宋蒙(元)战争时期所建的南宋白帝城保存最好。南宋白帝城由白帝城、下关城、子阳城、瞿塘关及外围的擂鼓台当道小城和瞿塘关烽火台组成,各时期城址联合空间约2平方公里。

  1998年至今,历时20年共开展12次考古工作,完成调查面积约30平方公里,勘探面积5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在白帝城、下关城、瞿塘关、子阳城发现了战国、汉至六朝、唐代、宋代、明清时期的重要建筑群、城垣设施和墓葬等遗迹,出土了陶罐、陶壶、陶盆、瓷盘口壶、瓷四系罐、瓷碗、瓷碟、瓷盏、铜柳叶剑、铜鼎、铜壶、铁镞等大量遗物,特别是在子阳城樊家台、皇殿台两处地点获取了南宋时期的炸裂式火器铁火砲。

  白帝城遗址属古今重叠型城址,文物遗存丰富,是见证奉节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其中,南宋白帝城是我国南宋抗蒙山城的典型代表,其“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防御体系是宋代大纵深、多梯次军事防御思想的具现,是山城防御军事思想的缩影,对我国宋蒙山城防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遗址首次确认了南宋火器铁火砲的实物,并获取了宋蒙(元)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重要实物证据,填补了我国南宋火药与火器考古发现的空白,对我国火器的制造和发展史研究乃至古代火药技术史、兵器史、战争史、科技史的研究意义极大。

  巫溪大宁盐场遗址

binary_middle (43).jpg

  ▲宁厂古镇第二制盐车间遗址航拍。 通讯员 王铭 摄

  位于巫溪县宁厂镇衡家涧社区和盐泉社区,地处后溪河狭长的南北两岸坡地上,起于后溪河与大宁河交汇处的接官亭,沿后溪河朔流而上至黄泥溪止,基本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东西总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100~150米,分布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遗址于后溪河口渡口形成县境内南北向的交通干道节点,在大宁河口交汇处南岸接往南至巫溪县城的栈道及古道,北岸接北至陕西镇坪、湖北竹县的古道。

  (一)宁厂古镇盐业遗址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宁厂古镇盐业遗址中的盐灶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结构最清晰、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盐灶群之一,这在我国已发现的盐业遗址中是极其罕见的,是中国盐业历史的重要见证。符合遴选标准(1)“作为历史上杰出的人工创造物,能够反映个体或群体的创造力与精神追求”、(2)“作为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内人群生产、生活遗留下的物质遗存,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化或文明提供特殊的佐证”。

  (二)宁厂古镇盐业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遗址完整地揭露出宁厂古镇盐业遗址的生产空间,展示了以盐灶为中心的生产布局结构,揭示了宁厂古镇清代至近现代制盐工艺的流程,为中国盐业技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符合遴选标准(7)“ 其他在某学科或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物质遗存”。

  (三)宁厂古镇盐业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遗址是中国井盐技术近现代化发展的缩影,是历史传统技术与近现代化技术结合的典范,反映了传统的“泼卤印灶”与塔炉灶制盐技术的融合发展,再走向真空制盐的技术发展脉络,对建立和完善中国井盐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遴选标准(7)“ 其他在某学科或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物质遗存”。

  (四)宁厂古镇盐业遗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保存较好、各类生产要素保存齐全的盐业遗址,具有非常好的展示效果,并且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官方管理机构、宗教祭祀及其他相关附属建筑均保存较好,且人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历史风貌保存相对完整,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处具有重要的历史、技术、社会及科学价值的工业遗产,通过对宁厂古镇盐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对于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遴选标准(4)“作为人类居住、土地利用或资源开发的重要范例,能够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互动的关系,并且这种互动关系可能仍在延续并得到积极地发展”。

  (五)宁厂古镇盐业遗存历史文献记载丰富,脉络详尽,同时古镇周边及古道沿线分布有大量的战国至两汉时期的悬棺、崖墓,证实了战国时期遗存在宁厂古镇区域有较广泛的分布,显示了宁厂古镇区域在战国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文献记载宁厂古镇盐业的开发发展相佐证,同时,古镇文化堆积较厚,首次发掘清理仅清理到清代层,不排除在清代文化堆积层下有更早的制盐遗存保存。 符合遴选标准(2)“作为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内人群生产、生活遗留下的物质遗存,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化或文明提供特殊的佐证”。

  (六)宁厂古镇是太平天国时期、抗战时期两次川盐济楚的桥头堡及中坚力量。符合遴选标准(6)“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存在直接联系的物质遗存”。

  湾底谭氏民居

binary_middle (41).jpg

  ▲湾底谭氏民居。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湾底谭氏民居为重庆市石柱县河嘴乡谭氏家族家宅,俗称“湾底院子”。据《谭氏族谱》记载,湾底院子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前后三代建成,现存均为清代中期建筑。院落座西北向东南,座落于三面环山、前临小溪的“凹”形缓坡上。建筑整体平面呈矩形,面阔73米,进深36米,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纵向两进四合院,横向三重院落,共有6个天井, 总占地面积2622.22平方米,建筑面积4824.91平方米。由于地势前低后高,第二进院落高于第一进院落。房屋为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式屋顶,一楼一底。院落原有箭楼、石碉楼等级附属建筑,现已不存。

  院落正中大门门框及门楣,过厅石门及门楣,正厅明间石质廊檐柱,正厅廊道,正厅梁柱,院落马头墙(封火墙)等处均保留有清代石刻楹联、彩绘及各时期年画、画报等。此外,院落中还保留有清代防洪石渠与饮水石槽,保存状况较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较高的文物价值。湾底谭氏民居选址依山就势、山环水抱,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院落整体布局采用前后主院加左右跨院的模式,前后两院分台布置,形成高差,衬托出院落屋宇层叠的气势。建筑装饰手法多样,艺术价值颇高:石雕采用青黄两石相间俏色,瑞兽山水题材多样,深浅浮雕繁复精美,此外木雕、灰塑、彩画同样精工细作。院落巧妙的在单调的屋脊上设置四道横竖相间的马头墙,让整个院落的天际线高低起伏,富于韵律变化。湾底谭氏民居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建筑技艺高超,装饰艺术精美,为渝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中所少见。

  妙高山摩崖造像

binary_middle (47).jpg

  ▲妙高山摩崖造像第1号龛。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西南37公里的季家镇曙光村二组妙高山上,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现存造像龛窟通编为9号。1953年公布为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重庆市(直辖)文物保护单位。

  妙高山摩崖造像是罕见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造像题材主要有阿弥陀佛、释迦孔子老子三圣、西方三圣、十圣观音、十六罗汉、水月观音等,既是宋代石窟的常见造像,也是宋代石窟的典型题材,不仅体现了宋代佛教信仰的精神特质,也反映了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妙高山摩崖造像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是摩崖造像和洞窟造像艺术完美结合的范例,造像布局与构图将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有机结合,人物造型体态匀称,雕刻技法简约明快,代表了大足石刻宋代造像的一种新风格。

  舒成岩摩崖造像

binary_middle (46).jpg

  ▲舒成岩摩崖造像西壁。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三桥村六组,开凿于南宋绍兴十三年至二十三年(1143—1153年),龛像分布于半边庙坡西面山腰一巨石堡上,通编为13号,现存造像70余尊、铭文13则。1953年、1963年两次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重庆市(直辖)文物保护单位。

  舒成岩摩崖造像保存完整,纪年明确,造像精美,技法娴熟,不仅是大足石刻的一处重要道教造像,也是中国宋代道教石窟的重要遗存。造像题材主要有淑明皇后、东岳大帝、紫微大帝、三清、玉皇等道教神祇,与大足南山等区域的其他道教造像一起,形成了以“三清”“四御”为主导的完整的道教神灵信仰体系。对于研究宋代道教神灵体系的形成格局和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张自忠将军墓

binary_middle (38).jpg

  ▲张自忠将军墓。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碚青公路左侧梅花山麓。梅花山原名雨台山,座南朝北,地势南高北低,沿斜坡呈长方形状,陵园分三部分,最高处是张自忠墓冢,中间是花坛,花坛下为广场,广场左右分别为"张自忠生平纪念馆"和接待室, 共占地25亩。张自忠上将墓冢为圆形,青条石砌成,前面为冯玉祥将军书写“张上将自忠之墓”碑,字体为隶书阴刻;墓冢左为其胞弟张自民撰文的《先兄荩忱上将墓表》一通。整个陵园内苍柏葱郁,庄严肃穆。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上将在湖北宜城县南瓜店抗日阵亡后,1940年11月16日下葬于此,1942年6月18日冯玉祥将军借用史可法扬州梅花岭殉国,更名梅花山,亲书刻石立墓前,并亲自在墓前栽植梅花树,以慰忠魂。

  张自忠将军墓中国军民不畏强暴、中华民族英勇抗日的重要的历史见证,对研究抗战历史有重要价值,具有珍贵文化教育价值和极高的政治价值和历史意义。199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革命烈士陵园。

  罗斯福图书馆旧址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11号,1938年动工修建,1941年建成,是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基地,抗战胜利复员南京后为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筹备处使用,现存建(构)筑物包括主楼、辅楼和防空洞,主楼和辅楼为砖木结构建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8平方米。

binary_middle (37).jpg

  ▲罗斯福图书馆旧址主楼大门。 市文旅委供图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央图书馆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名西迁,打包装箱的130箱珍贵图书辗转经长沙、岳阳、宜昌,最终于1938年初运抵重庆。因当时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尚无稍具规模之图书馆”,遂勘定在重庆市市区两浮支路新市街第一苗圃建立中央图书馆分馆基地,1941年1月工程全部落成,2月1日对外开放。1946年5月中央图书馆回迁南京,其馆厦、设备及部分复本图书移赠为纪念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而筹设的罗斯福图书馆,1947年5月1日对外开放阅览,直至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罗斯福图书馆暨中央图书馆是民国时期我国少数几个国立图书馆之一,而罗斯福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纪念性图书馆。旧址见证了中央图书馆从筹备到正式成立,在抗战中坚持对公众开放,体现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自强自立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见证了我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建筑大气、端庄,极富时代感,建筑内部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巧妙,入选了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近代图书馆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庆大学早期建筑

  重庆大学成立于1929年,1935年为省立大学,1942年确立为国立重庆大学。抗战期间同中央大学合作办学,构筑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高地。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A区校址内,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一组近代教育建筑群,建筑群由理学院(建校之初的一教学楼)、工学院(建校之初的第二教学楼)、文字斋、寅初亭及其周边自然环境所构成,总建筑面积约8249.51平方米。

binary_middle (36).jpg

  ▲重庆大学理学院楼正立面全景图。 通讯员 付冰昂 摄

  理学院建成于1933年,由重庆大学创建人沈懋德教授设计,平面布局呈“山”型,保存完好,现存建筑面积3322平方米;工学院建成于1935年,由留法建筑师刁泰乾教授设计,平面布局呈“L”型,在1939年的重庆大轰炸中多次遭受轰炸,后经重大师生合力修复,现存建筑面积3729平方米;这两栋建筑均由英国工程师莫利生(morrison) 监造。文字斋建成于1933年,是早期重庆大学的师生宿舍,平面布局呈“工”型,现存建筑面积1146平方米。寅初亭初建于1941年,为纪念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重庆大学原商学院院长马寅初而建立,1943年修缮,马寅初教授参加竣工典礼并发表抗日爱国讲演。1981年重庆大学在原址原貌重建寅初亭,现存建筑面积52.51平方米。

  重庆大学近代建筑群保存完好,分布集中,文化内涵丰富而独特, 是近代中国建筑师在探索中西方交融的建筑文化技术的典型例证,为研究近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西部民族建筑风格的发展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实物例证。整个建筑群也见证了近代中国西部现代高等教育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模式和传播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空间载体;也为研究抗战期间具有重大影响和纪念意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生活等历史事件提供珍贵的史证。

  西山钟楼

binary_middle (39).jpg

  ▲西山钟楼。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位于重庆市万州区西山公园内,南临长江,为万州区标志性建筑,与长江沿岸的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江汉关钟楼齐名并称长江上的三大钟楼。

  西山钟楼始建于民国19年(1930年),1931年8月竣工,是原万县市市长王陵基发动商绅捐银所建,由建筑师董炳衡设计, 武汉营造厂修建。钟楼通高51.71米,共十一层,占地面积166.1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84.98平方米。楼底平面为正方形,边长12.89米, 底层为厅,高13米,底层有螺旋铁梯可上楼顶,楼上四周嵌有时钟,楼顶为八角双层盔顶。厅中央竖有一长方形石碑,原刻万县拨贡谢仙庄撰文之“处世格言”,“文革”时期碑面四方被改刻毛泽东诗词,四周用铁栅栏围护。

  西山钟楼是一处中西合璧建筑,为长江沿岸城市唯一一座独立钟楼,建成至今一直被作为是万州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其造型精美,雄伟壮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

  瀼渡电厂

binary_middle (40).jpg

  ▲瀼渡电厂仙女洞厂区引水渡槽 (鸟瞰)。 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碑牌村和甘宁镇烟坡村,1939年开始工程勘察、设计,1940-1944年完成工程建设,开始正式发电。电厂初建时装机容量为656千瓦,厂区分为仙女洞厂区、鲸鱼口厂区和办公区三部分,现存遗迹包括仙、鲸二厂区的拦河坝、引水设施、发电机房、尾水处理设施以及早期的发电、拦河启闭设备、办公用房等,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瀼渡电厂建成后为缓解抗战时期万县各行各业用电困难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解决抗战内迁兵工厂的用电,为全面抗战胜利作出了较重要的贡献。瀼渡电厂是三峡地区最早的水电站,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水电事业开拓者之一的张光斗先生留美归国的第一件水电作品。张光斗(1912-2013),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科研和工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为黄河和长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葛洲坝、丹江口、三门峡、小浪底、二滩、三峡、龙滩等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瀼渡电厂利用河流自然落差建厂发电,选址科学、便于隐蔽,建材多就地取材,最大限度节省工程成本。厂房内的早期设备、设施对研究早期水力发电技术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电厂是国内较早进行梯级开发的工程案例,最大限度开发河流水能资源,也为长江流域水电开发积累宝贵经验和水文资料。

  瀼渡电厂作为抗战遗址,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战到底的精神,对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瀼渡电厂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滩、三峡、龙滩等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瀼渡电厂利用河流自然落差建厂发电,选址科学、便于隐蔽,建材多就地取材,最大限度节省工程成本。厂房内的早期设备、设施对研究早期水力发电技术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电厂是国内较早进行梯级开发的工程案例,最大限度开发河流水能资源,也为长江流域水电开发积累宝贵经验和水文资料。

  瀼渡电厂作为抗战遗址,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战到底的精神,对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瀼渡电厂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编辑罗建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