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创新故事:青山工业:咬定“研发”不放松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9-10-15 07:00:32 | 编辑:陈韫宇

      青山工业DCT生产线。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研发人员正在进行产品分析。

      整车半消音转毂实验室。

      企业名片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兵装集团所属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MT、AMT变速器产业化生产的企业。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DF515产品荣获2016年度“龙蟠杯”中国十佳变速器称号、2018年度国家汽车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创新感悟

      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保持较高比例的新产品研发投入是必须的,创新之路才走得下去。 而纵观30多年的创新之路,最应该倚重的,是人!是人才!

      作为我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将研发和生产重心放在新产品上。10月中旬,其DCT(双离合变速器)项目投入了更紧张的生产。

      该项目被青山工业视为“对未来押上的重要筹码”,即青山工业现在的“重点工程”。

      而此前,青山工业还有个“一号工程”。那是在2004年,为实现轿车变速器自主开发,青山工业组建了一个12人团队(8人赴国外学习设计,4人负责国内试验技术),与国外一家专业变速器设计开发公司牵手合作。

      青山工业此次行动,是国内汽车领域的一次自主创新之旅,至今为全体青山人以及整个汽车业界津津乐道。

      当年的“一号工程”被称为“冒险之旅”

      “‘996’其实不算啥。十几年前的那些日子,我们就提出了‘715’。而每天的实际状态,基本按‘612’‘601’在执行。”10月8日,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山工业)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龚为伦说。

      龚为伦说到的这一串数字,不是专业术语,更不是密码,而指工作状态——

      “996”指的是2019年初流传甚广的互联网企业员工普遍工作状态,即上午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715”指青山工业12人团队在海外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而“612”“601”则指青山工业团队每天的实际状态——早晨6点起来,上午9点至下午5点学习国外公司安排的课程,晚上自主设计并进行国外公司设计项目评审,往往要工作到深夜12点或凌晨1点。

      更厉害的是,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

      “确实如此。出国的时候,小伙子姑娘们一个个精神得很,半年后回来,胖子变成了瘦子,头发有这么长……”青山工业传动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刘拴起在自己肩头的位置,用手比了一下,“乍一看,厂里同事差点认不出他们了。”

      “因为大家一门心思扑在任务上,没在意头发的长短。”龚为伦、刘拴起向重庆日报记者回忆起了15年前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两位冷静的中年“技术男”黑瘦的脸上,隐隐有一种光彩在闪动。

      青山工业当年的这一行动,被业界称为“冒险之旅”。这个12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比如时任青山工业技术中心副主任的龚为伦,当时才32岁,已担纲团队技术牵头人,而整个团队成员多半是刚从大学毕业三五年的“小毛头”。

      但就是这支平均年龄不到“而立之年”的团队,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研发、设计、制造出两款轿车变速器。

      “煮熟的鸭子”为什么飞到了青山?

      “在当时的团队中,有两位女同志,一位叫董其慧,一位叫胡敏,其中胡敏的小孩才一两岁。因为工作需要,她起码半年没时间照看家里。至今一说起这事儿,还要红眼眶……”刘拴起说起队友,声音不由得低沉了下来。

      “其实,当时公司派出团队远赴英国,只是希望一边学习,一边能独立设计出一款变速器,并没有向团队下‘死命令’,也没要求立‘军令状’。”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拼命呢?

      “一是因为我们年轻,熬得住。更主要的是青山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吧。”刘拴起说。

      原来,当时与青山工业长期合作的大客户的产品要转型升级,准备上马1.6L排量以上轿车,上市初期搭载国外一家知名变速器企业产品,其采购成本非常高。这家国外企业一直以为这张单子会稳稳攥在自己手上,压根儿没想过青山工业这支年轻团队能整出什么名堂来。“煮熟的鸭子”飞不走!

      大客户的需求和青山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都希望公司能尽早实现国产变速器切换。

      最终的结果,达到甚至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青山造”轿车变速器开发团队迅速完成了学习、消化、自主研发、出样品、出产品等一系列动作,2006年,其自主开发设计的轿车变速器批量上市。

      以此为基础,青山工业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AMT(自动挡变速器)、DCT(双离合变速器)系列产品的研发。

      国内其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感到十分高兴,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状况终于被打破,他们有了质优价廉的另一个选择。

      每年拿出总收入的5%搞研发,值得吗?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比国外晚了100多年。被人“卡脖子”的经历很痛苦。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作为汽车工业的几大核心技术——车身、发动机、底盘和变速器,最晚摆脱“卡脖子”的,竟然是变速器。

      “汽车工业涉及的技术很复杂、很难,我们业界公认:变速器技术是最难的!”刘拴起说。

      1965年1月建厂的青山工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长为我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微型汽车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但其实,一直到1983年,青山工业才与日本铃木公司采取“技贸合作”的方式,开始生产微型汽车变速器。青山工业当时的想法,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一两千人的吃饭问题。次年,他们仅生产出3台变速器。

      而到1996年,青山工业的微车变速器产量突破10万台大关。

      至此,靠“技贸合作”起家的青山工业,“吃饭”是没有太大问题了。但是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这种滋味,不好受。

      而且,青山工业当时主要生产微型汽车变速器,产品结构太单一。含金量更高的轿车变速器,以及技术含量更高的自动挡变速器,青山工业不能造。

      于是,青山工业喊出了“砸锅卖铁搞研发”的口号,并迅速成为全厂上上下下共同的呼声。“几年时间,青山砸下的研发资金就以数亿元计。”刘拴起说。

      2000年起,青山工业相继与吉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现重庆理工大学)及长安汽车等高校企业展开系列合作,进行“比较性质的研发”——哪种技术更好、性价比更高,就选哪种。

      每年,青山工业拿出销售总收入的5%甚至10%投入研发。回报当然是可喜的——“青山造”微型车变速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60%以上,在整个汽车变速器市场的占有率超过10%。

      “这么多年来一直到现在,研发投入强度大体上没有变过。”刘拴起说,也正因为如此,新产品对青山整个销售收入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5%以上。

      为何要保持高比例的研发队伍?

      从“技贸合作”到联合开发,再到自主研发,纵观青山工业30多年的创新之路,“一路上,我们最倚重的,是人!是人才!”在青山工业传动系统研究院,刘拴起指着那一排排埋头工作的研发人员说。

      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

      “2004年,青山工业整个技术中心只有30多人,部分还承担的是特品开发任务。目前,传动系统研究院一共有530多人,纯研发人员就有350多人。”刘拴起介绍,“这还不包括分布在各分厂、各生产车间的100多名技术管理、技术维护人员。整个人才结构中,年轻人比较多,‘老中青’梯队结构比较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数十年来,青山工业的员工总数一直在1800人左右,这样算下来,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作为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龚为伦非常看重这个比例——“青山工业本来是一家生产型企业,但现在,还要在前面加个‘研发型’,即青山工业已经转型升级为一家研发型生产企业。唯有这样,青山工业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创新之路才走得下去。”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

      穿上浅蓝色工作服、戴上浅蓝色工作帽,站在热合机上将鞋子“封装”进塑料鞋套,再进入被称为风淋区的“隧道”,浑身上下被特殊装置吹风约一分钟,才能进入青山工业DCT项目的生产车间。

      “这是不是不太像机械制造行业的车间?就跟药厂似的。”刘拴起笑着说。

      事实上,青山工业的DCT生产线现场已经达到了10万级净化车间水平,通俗理解就是等同于制药厂标准——在恒温恒压恒噪的洁净环境生产出来的DCT变速器,能最大程度确保其运行精度。

      “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更是青山一以贯之的追求。”刘拴起说,“因为未来的竞争,只能用‘严酷’来形容。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

      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汽车销量出现负增长;2018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下降4.2%和2.8%。

      面对这种变化,作为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青山工业不得不提前布局未来。“DCT就是青山对未来押上的重要筹码。”刘拴起坦言。

      大数据智能化浪潮滚滚而来,席卷了所有行业。新能源车及汽车智能化,成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未来。对此,青山工业正在加紧布局——

      在一个实验室,一批纯电动汽车变速器正在等待测试。“我们目前正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研发投入。”

      在一个物流车间,一批变速器正井然有序地等待扫码“归档”。每个变速器,起码有上百个零部件。“由此获得的大数据,以及那些实验室、生产车间产生的大数据,沉淀、积累、分析后,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对于大数据智能化,青山根据自身的行业实际,有自己的理解:比如,与引进机器人等‘硬’设备相比,我们更看重的是把大数据用好。”刘拴起说,“未来的青山,不会只是一家纯粹的变速器厂,而是要做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动力系统集成供应商。”

      记者手记》》

      变化中坚守 坚守中求变

      付爱农 仇峥

      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汽车变速器领域,青山工业一做就是30多年。为了技术不受制于人,多年来,青山工业每年拿出销售总收入的5%甚至10%投入研发,长期将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维持在20%,终于让自己的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如同国内外众多成功的科技型企业一样,传统制造企业青山工业保持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用超强的眼光布局未来,用自我革新的勇气向前追赶:当它已经做到国内微车变速器“龙头”位置、本可以“歇口气”时,却开始主动着手研发国内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AMT变速器;当AMT实现量产、已为企业“下一个十年”挣到“饭票”时,它又勇敢地挺进新的技术平台,开始DCT变速器的研发……

      每一次“求变”,青山人自己也会经历阵痛——AMT研发了两年,DCT更是长达七年。企业在主动求变时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但如果不主动出击,“青山造”可能早已被市场淘汰。

      如今,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在大数据智能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时,青山工业也在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根据自身的行业实际,让传统制造企业插上大数据智能化的翅膀。

      坚守与求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时代在变,需求在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一项技术能让企业永远躺在“安乐窝”中,青山工业的故事深刻地提醒着我们:创新,没有完成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