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创作 绘本《洞》6月出版发行

重庆日报客户端 赵迎昭 2019-06-02 18:55

  两个男孩为躲避日军空袭藏进防空洞,误打误撞进入包罗万象的“异世界”,在找寻生命树遗失的爱心、力量、诚实和信心的过程中变得坚强……今年6月5日是重庆“六·五”大隧道惨案78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前夕,重庆日报记者获悉,插画师刘何跃历时两年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创作的绘本《洞》,将在6月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1.png

▲《洞》书封。 受访者供图

  《洞》是如何表现如此悲壮的历史的?它的精彩和创新之处又体现在何处?6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对刘何跃进行了专访。

  不为散播仇恨,而是呼吁珍惜和平

  “从2009年开始创作绘本《红舞鞋》算起,今年是我入行的第十个年头。”在渝中区一间咖啡厅落座后,32岁的刘何跃打开了话匣子。

untitled.png

▲刘何跃。 受访者供图

  虽然已在社会中摸爬滚打10年,但眼前的刘何跃还是那么青春阳光,眼神中透露着坚定沉着的力量。他先后出版发行了《红舞鞋》《母亲的故事》《金竹寺》《呼归石》等绘本作品,其中,《金竹寺》《呼归石》两部重庆民间传说题材的绘本,让他在业界获得一定的赞誉和认可。根据《呼归石》为蓝本制作的同名动画短视频,还曾荣获全国地名文化短视频征集与展播活动一等奖。

  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刘何跃想:“我能不能尝试着画其他题材呢?”就这样,在2017年初,他将目光对准了“重庆大轰炸”。

  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创作,和刘何跃的生长环境有关。他出生在抗战文化资源极为富集的渝中区,在大坪九坑子生活了20多年,“从小耳濡目染,我对重庆本土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随着社交圈越来越大,我却发现很多孩子,包括青年人对重庆在抗战时期的历史不甚了解,这让我觉得有必要用艺术的方式呈现那段历史,让更多人知道重庆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untitled.png

▲《洞》中的插画。 受访者供图

  “重庆大轰炸”是重庆最为惨痛的记忆,面对日机空中大屠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庆人民表现出高昂的斗志和罕见的乐观,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刘何跃表示,创作《洞》的意图并非散播仇恨,而是要将重庆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绘本传播开来,让读者明白和平的可贵。

  主人公在“穿越”中学会坚强

  和《呼归石》等传说题材的绘本最大的不同是,《洞》的故事脚本是刘何跃从头至尾的原创。“表现‘重庆大轰炸’的小说和学术著作并不少见,要想让《洞》的故事更有新意,需要创造更多新鲜感,而不是单纯地讲述历史。”刘何跃说。

  为了详细了解“重庆大轰炸”这段历史,他频繁前往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积累创作素材。站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展厅中表现“重庆大轰炸”的群雕面前,他的眼眶湿润了。对他而言,这不仅是艺术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洗礼。

  在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后,刘何跃还是没有找到充分的灵感。直到2018年9月在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讲授《游戏关卡设计》时,他才茅塞顿开:“能否通过设置关卡的方式,让主人公在防空洞中‘闯关’,获得坚韧的品质呢?”就这样,脚本主线确定了下来。

  “故事脚本的设定是,浩宇和庄云两个失去双亲的男孩,为了躲避日军空袭藏进了防空洞。防空洞是连接‘异世界’的通道,在带有魔幻气息的‘异世界’中,他们一路找寻生命树遗失的爱心、力量、诚实和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历经多番磨难,最终变得坚强和勇敢。”刘何跃介绍。

  “异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刘何跃说,它原本非常美好,但受到战争的冲击后变得糟糕起来,扎根在“异世界”的生命树也开始枯竭,“只有找到生命树遗失的4种美德才能让它焕发生机和活力,主人公坚持不懈一路‘闯关’寻找,这正是抗战时期重庆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缩影。”

  “异世界”又有多魔幻呢?重庆日报记者看到绘本后大开眼界:其中不仅有东周末期的巴国将军巴蔓子,还有抗战时期的“精神堡垒”,甚至出现了现代的长江索道、轻轨、鹅岭二厂文创公园等元素,被刻画得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

  “把青春献给几本书,值!”

  “每天五六点起床,一画就是十多个小时,这样的日子累并快乐着。”刘何跃称自己是“老年人的作息”,但看到样书后,他觉得很欣慰,“终于实现了最初的设想。”

  翻开样书,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映入眼帘。例如,在“重庆大轰炸”时期的街头,一个男孩坐在街道上嚎啕大哭,他的对面坐着一条带着伤感的狗,仿佛在安慰他。不远处,是写有“愈炸愈强”的残垣断壁,反映出重庆人民高昂的斗志和罕见的乐观精神。

  又如,浩宇的妈妈在遇难前,抱着他躲在防空洞中避难时,母子俩流露出的求生欲望、女学生掩面痛哭的场景、众人恐惧的眼神等细节让人感伤。这幅画面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月。长期坐在电脑前创作不枯燥吗?“母亲经常鼓励我,做文化不能想着一蹴而就,要慢慢积淀。”刘何跃说,她是我的精神动力。

  接下来,刘何跃还希望创作和重庆相关的动画片,并继续围绕重庆历史文化进行绘本创作。面对亲友“不挣钱,耗费青春”的质疑,刘何跃说,“把青春献给几本书,值!”

编辑孟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