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巫山县抱龙镇洛阳村 第一书记治酒有方 倡文明乡风助村民脱贫

重庆日报客户端 左黎韵 2019-02-09 18:53

  “老辈子,春节快乐!记得莫整‘无事酒’哟。”

  “不得,蹇书记!多亏你治酒有方,这个年,我们过得轻松多了。”

  2月9日,农历初五,初春的细雨洒在巫山县抱龙镇洛阳村,淅淅沥沥。除了挨家挨户给村民拜年,蹇述权还不忘叮嘱大家“勤俭过年”。

binary_middle.jpg▲蹇述权在村民家中走访 受访者供图

  洛阳村地处大巴山,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三十出头的蹇述权来到洛阳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那时全村673户村民中,就有83户贫困户,蹇述权首先想到的就是了解致贫的“病因”。

  在巫山农村,村民们遇到红白喜事会摆“流水席”招待宾客,应邀出席的亲朋好友随“份子钱”表示心意,这种风俗被称作“整酒”“吃酒”。 走访中,蹇述权发现,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这几年“整酒”名目越来越多,迁新居、考大学、过生日都成了一些村民整酒的理由。“整酒”花样层出不穷,耗费掉村民大量精力和财力,使村民思想散漫,“攀比”风盛行。

  “扶贫工作不能单纯理解为 ‘给钱给物’。只有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变 ‘要我脱贫’为 ‘我要脱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蹇述权告诉记者。为此,他通过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在村里倡导起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

  按照新的村规民约,村里实行“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无事酒不办”,村委与村民签订不整“无事酒”承诺书。村干部还成立了巡逻小组,一旦发现村民整无事酒,巡逻小组先进行上门劝阻,对不听劝阻仍执意违规整酒的,再根据村规民约解决问题。村民们也自发参与其中,积极对整“无事酒”的行为进行举报。 

  去年8月,贫困户万大成的女儿高中毕业,他正准备整一场“升学酒”。可没想到,亲朋好友还没通知完,蹇述权就带着巡逻小组赶来了。“老乡,这酒还是别整了吧,你自己还是贫困户,这几年眼看日子好起来了,却又拿着钱铺张浪费……”几句话,说得万大成脸红红的,当场就通知亲朋好友,取消“升学酒”。

  蹇述权告诉记者,仅去年下半年,他就叫停了8起“无事酒”。在规范“无事酒”的同时,红白喜事也有了新风尚。

  上个月,村民张永清家娶媳妇,按照过去的风俗,至少也得办50桌酒、租10辆婚车,再加上助兴的乐队、烟花爆竹等,少说也得花掉几万块。可这次张永清不仅将酒桌的数量减半,还省去了乐队、烟花爆竹等“花哨”的配置,只在家门上贴了个“囍”字,挂了对红灯笼,以烘托气氛。新版村规民约既为老百姓节约了银子,又保住了面子,让他们消除了“打肿脸充胖子”的心理,避免了“踮起脚为人”的尴尬。

  李其林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他在外务工所得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日子本就不宽裕。过去,村里“整酒”之风盛行,每年春节返乡,他都倍感“压力山大”。“有一年,我一天吃了三台酒,不去面子上挂不住,去了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刚拿到手里的年终奖,一眨眼就用了一大半。”李其林感慨道,这可真应了那句俗话“人情大如债、头顶锅儿卖”。

  随着新版村规民约的推行,这股“整酒”之风逐渐收敛,像李其林这样的贫困户无不拍手称快。 蹇述权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这几年,村里的酒席场次下降了三分之二,户均年节约酒宴和人情开支近两万元。

  另一方面,整酒的时间少了,村民腾出了更多精力,思考如何脱贫。洛阳村海拔高度从270米到1050米,山多地少,并不适宜粮食作物的生长。蹇述权在与村民共同商议后,最终制定了在中低山种植蜜柚、脆李,高山种植核桃,并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目前,洛阳村共发展起蜜柚种植600亩、脆李种植384亩、核桃种植152亩,7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未来,我们还将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推进配套服务,鼓励村民开办星级农家乐,打造休闲旅游,使洛阳村既看得到乡韵,又留得住乡愁。”蹇述权说。

编辑孟涛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