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李星婷 实习生 谭诗雨 编辑 牛瑞祥)9月7日和8日,是我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2018级新生报到的日子。今年起,00后(指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一代)开始大规模走进高校校园。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数据显示,2018级新生中00后的比例已近七成。
这些新入学的00后大学生有什么特点?他们是否依然具有吃苦耐劳等优秀品格?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亚运会选手陈小艺。学校供图
新时代的“三大件”是电子设备
对于生长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00后新生来讲,新潮的电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装备。9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新生报到现场发现,除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外,iPad、kindle阅读器、运动手环等也是00后钟爱的电子设备。
“现在很多图书馆都有线上阅读,kindle阅读器看书很方便;iPad的很多功能可以代替电脑,体验感比手机好,它们都是学习的好帮手。”来自江苏靖江县的大一新生刘子峰说,可以统计步数、健康情况的运动手环,大家普遍也很喜欢。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上大学必带的‘三大件’是棉被、脸盆、钢笔。进入新时代,一切都变了!”刘子峰的爸爸笑呵呵地感叹。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各大高校的迎新方式也大多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式。如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大学等高校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方式让新生报到,重庆邮电大学甚至让新生“刷脸”吃饭。
新生中还有作家和亚运会选手
00后新生,也拥有新时代的才气和抱负。西南大学文学院2018级新生孙澜僖,今年只有17岁。她在9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诗作,高中时就出版了《湖畔听棠》等个人文集,如今是四川省作协会员。
▲西南大学孙澜僖。学校供图
“我父亲是警察,母亲是医生。父亲常引导我看书、写作。”孙澜僖说,自己的第一首作品《绿色的希望》便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完成的,并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孙澜僖坦言,自己最初的作品都是儿童诗,偏儿童化。“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我也需要转变风格。所以中学时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什么都写不出来,后来才慢慢地走出了困境。”孙澜僖说,自己在大学里会多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加强积累,才能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曾获2017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58kg级冠军、2018年世界跆拳道大满贯海选赛58kg级亚军的国家跆拳道选手陈小艺,也是西南大学2018级大一新生。今年的亚运会,陈小艺也参加了比赛,但因为年纪尚小、大赛经验不足,成绩并不太理想。“运动员生涯很困难,有太多挫折,但这也非常磨砺我的心性,让我有了更豁达的心态。”陈小艺说。
00后同样自立自强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00后同样具有。
9月7日上午,毕业于重庆七中的杨冬旭在沙坪坝区残联的护送下到重庆大学报到(区残联为杨冬旭一次性资助学费5000元,大学4年还将每年提供2000元生活费)。细雨纷飞中,拄着拐杖的他有些显眼。
▲重庆大学杨冬旭。记者 李星婷 摄
4年前,杨冬旭被检查出患有骨癌,左腿被迫截肢。“平时走路有点吃力,甚至不能弯腰系鞋带。”安装了假肢的杨冬旭说,截肢对自己打击很大,曾经总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后来在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下,开始变得乐观。
杨冬旭高中时成绩一直居学校理科前3名,最终以666分的高分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大数据是非常有前景的行业,我希望今后能继续深造,把专业学好。”杨冬旭说。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生赵盛来自山西太原农村,他爸爸患有尿毒症,一直靠透析存活,全家人都靠妈妈在田里的劳作生活。
▲重庆师范大学赵盛(左一)。学校供图
目前,赵盛靠贷款解决了学费、住宿费问题。8月就已到校军训的他,平时通过拣塑料瓶、勤工俭学等方式挣取生活费。
“不因为家境贫寒或遭遇挫折而自卑,00后同样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生活。”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和社会各界都会为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学子做好资助工作,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