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合川太和镇:基地搞产业 群众领“三金”
    重庆日报客户端 苏畅
    时间:2022-05-26 20:14:55 | 编辑:蒋宁(实习)

    5月25日,合川区太和镇石岭村,在重庆新太祥合农业发展公司黄桃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套袋、除草,为黄桃上市做最后的管护工作。

    ▲合川区太和镇石岭村黄桃种植基地,村民正在施肥除草。 受访者供图

    粟学平是石岭村六社的脱贫户,在基地打工,他一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但这笔薪水只是他其中一个收入。除此之外,还有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的租金和每年分红的股金。

    ▲合川区太和镇仙桥村蔬菜智慧大棚。 受访者供图

    这是太和镇探索实施的“租金+股金+薪金”利益联结机制,让脱贫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为他们派送股份分股金,让他们入园打工挣薪金,通过多种渠道为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增加收入来源,以利益联动牵引提高产业帮扶“造血”功能。

    “发展乡村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常面临农户技术资金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及缺乏企业联动带动等难题。”太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已经形成的“业主+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上,业主、企业和农户之间只是简单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没有形成明确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租金+股金+薪金”利益联结机制,则是引进有财力、懂技术、懂市场业主,构建“合作社+业主+脱贫户”平台,激发农户发展生产积极性,让“集体经济”搭上“市场经济”。

    具体而言,首先由村集体按照100元/亩•年价格从脱贫户手中流转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然后由镇党委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土地整治,完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再以300元/亩•年溢价承包给经营业主,业主优先雇佣脱贫户务工,而村集体所获得土地溢价收入,除少数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外,其余大部分以股份形式分给脱贫群众。

    以粟学平为例,他流转了2亩多土地给村集体,每年能获得200多元的土地租金,村集体派给他的股份每年能有200多元的分红,在黄桃基地务工每年又有2万多元的收入。

    “三金”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后,太和镇在晒经村发展花椒、泥鳅等产业,带动98户脱贫户就业增收;在报恩村、石岭村连片发展黄桃种植1000余亩,由10余个大户承包经营,每年可获取收益30余万元,为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在仙桥村新建蔬菜智慧大棚12个,打造300亩产业园区,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