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破解未来学校建设的智慧密码——江北区以未来学校建设驱动教育新变革

江北

  运用先进技术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学生在现代化的录播厅实践操作

  科学实践课开发学生多学科思维

  课堂上利用平板电脑同步辅导

  智能机器人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未来全科教室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科技、通讯、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教育如何应变?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今天,我们将教育变革的聚焦点放在“未来学校”。

  致力于打造“首善教育”的江北区,这一次依然走在了全市前列。江北区委、区政府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早在“十三五”教育事业规划编制之初,江北区就把未来学校、智慧教育纳入其中,开设“数字化教育策略”专栏。

  “根据区委、区政府‘智能江北’部署,我们确立了以未来学校建设为载体的智能教育整体推进思路,在智能化环境下从空间、课程、方法、技术等方面再造教育流程。”江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学校建设是趋势,是方向。2018年11月,江北区将主办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全面展示以未来学校为载体的江北区智能教育实践经验和成果。

  究竟什么是未来学校?

  “未来学校并不神秘。”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说,“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未来的学校一定是更好的教育。”

  在江北区看来,未来学校开展的一定是基于全球互联互通背景下来思考的教育,一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定制化、个性化、无边界的学习为特征的终身教育。

  为此,江北区在未来学校建设中,打破“围墙”,变革学习空间。建立起未来创新中心、未来学习中心、书画创意体验中心、智慧教室、教师学习实验室等项目,从“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为个性学习而建”。截至目前,江北区未来学校项目学校正在实施变革的学习空间面积达到30716平方米,直接服务学生9750人。

  精准教学是江北区未来学校建设中的重大变革之一。它立足在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和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聚焦个性化教与学。

  课程与教学密不可分。契合、融合、联合是江北区未来学校学习课程建设的3个关键词。目前,区域推进4C课程(重庆市第十八中学)、进步课程(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新美课程(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有氧”课程(江北区鲤鱼池小学)、第一站课程(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个性的选择。

  未来不等于是全新,但一定更好。江北已做好准备,在更好的教育中拥抱未来,让世界聆听江北教育的声音。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两大“攻略” 体验未来学校的个性化学习

  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信息化设备实现当堂反馈;抛弃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主宰”,学生“开课”当起了老师;以爱好为导向,学生在各类社团中自主进行特长拓展、兴趣研究……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十八中”),以“精准课堂”和“4C课程”为核心,处处都是未来学校的痕迹。

  “未来学校一定是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学习方式,实现因材施教。”重庆十八中校长罗丞说。

  事实上,十八中很早就有未来学校的雏形。学校坚持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得到个性、多元、全面的发展。

  “4C课程”和“精准课堂”是十八中当下建设未来学校的两大“攻略”。在学校看来,课程是方向,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因此,“4C课程”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它是个性化的、是融合性的、是跨学科的。而“精准课堂”则是学校质量存在的主战场,它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为支撑,探索游戏式、体验式等不同学习方式的课堂,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和学生的低效学习。

  未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空间。十八中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STEM创客中心、人文科学中心、自然科学中心、录播教室、智慧教室、绿韵书香阅读空间等,通过让学生在不同“场域”中实现无边界交流学习,让学习不再局限在教室,不只发生在课堂,最终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与发展,让学生在未来学校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教育带来的‘真善美’。”在美好的愿景中,走在未来学校建设路上的十八中让人充满期待。

  徐悲鸿中学

  在“进步”中塑造学生未来

  “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是青春期青少年对未来感到迷惘的一大原因,有专家做出过这样的统计……”八年级的何佩玟拿着平板电脑在讲台上分享着小组研究成果,同组同学在一边的电子白板上不断做着说明、补充,以及成果展示。

  这是徐悲鸿中学德育课程《我的青春不迷惘》中汇报阶段的一幕。学生为什么会研究这样的问题?

  “我们希望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培养他们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思维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得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该课程负责人张霞说。

  为完成任务,学生要学会制作调查问卷、在网上检索文献、制作PPT等,最后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分工进行展示。虽然过程并不轻松,但每天的努力都有进步,每次的学习都有收获,这样的小组项目式学习方式正是徐悲鸿中学所推崇的,也是学校在未来学校建设努力探索的一个方向。

  “未来学校建设一方面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整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让学校的教育更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实施精准和个性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徐悲鸿中学校长黄先进对未来学校有着深刻的认识。

  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每一个因素都至关重要。徐悲鸿中学围绕“进步教育”,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的办学新路径。从建设进步校园新空间、构建进步课程新体系、打造进步课堂新常态、深化进步德育新发展、探索进步评价新举措等5个方面,致力于初中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徐悲鸿中学,“进步就是优秀”。这不仅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每一项工作正是照此推进。每天进步一点点,为了未来学校,为了学校的未来。

  新村实验小学

  教育信息化2.0让未来学校与世界无缝对接

  想象一下,校园里的走廊、操场、食堂、花园等各个空间都能进行学习,利用教室里的智慧终端能与世界各地的课堂“远程对话”,实现无缝对接;丰富的课程任由选择,课堂上通过小组学习、互动交流增长思维,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这正是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未来学校建设的美好图景。

  这样的画面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校长李青春看来,未来学校的建设要实现空间再造,要有技术作为支撑,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堂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增长。“在未来学校,自然班级被打破,混龄、社区、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将成为趋势。”李青春说。

  基于此,学校建起了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全科教室、智慧教室、数字化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还有极受学生欢迎的未来创新空间,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实践中激发潜能。

  例如,在学校主题为“桥”的项目是学习中,学生首先要了解桥的结构,再进行桥的设计,然后通过编程,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制作,最后撰写文本解说……这是一个需要利用多学科思维的过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这样的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正是学校“新美课程”的一部分。它结合学校的“智慧课堂”,一方面强调丰富多彩的操作、讨论、实验、调查等主体性活动走进课堂,另一方面重视现代化“智慧教学”在课堂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得以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全面成长。

  学校坚信,未来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美的达成,是从根本上唤醒师生灵魂深处的真善美。未来学校的美,期待江北教育的新村表达。

  玉带山小学

  更好的未来 从“第一站”开始

  如何在未来学校建设中脱颖而出?玉带山小学紧抓“课程”这个关键。

  在突破中创新,在创新中走向未来。以“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为办学理念,玉带山小学开发设计了“第一站”课程体系。它包括学科育人课程、活动育人课程、环境育人课程三大课程体系。

  “小学是孩子系统学习的开始,也是从家庭走向外面世界、未来世界的第一站。”玉带山小学校长邹红说,“学校教育必须对接世界,链接未来。”

  未来学校的课程要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实现把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整合的能力。玉带山小学从2014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留住盘溪记忆”开始,到“2015年乐玩老游戏”,2016年实施的第一站课程1.0版,再到目前的“第一站课程5.0”版,每一次升级,都更注重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力求通过“真实的问题”,实现“真实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乐于实践。

  与此相对应的,是玉带山小学的育人目标:培养创造未来中国的学习者。在学校看来,学习者不单单指小学阶段,它是一种不停步的、终身学习的长远状态。小学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更要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做好准备。

  未来其实并不遥远,未来学校建设已在路上。从“第一站”出发,以世界为课程,以重庆为教室。玉带山小学无比憧憬未来,也深知要脚踏实地走好现在。

  鲤鱼池小学

  “玩转”未来学校的空间艺术

  走进鲤鱼池小学,处处透露着一股“未来”气息。建在“空中”的书画艺术走廊,现代化的3D打印教室,工具齐全的SATEM教室、情绪行为教室,还有一楼不设门窗、围墙等边界限制的书法美术教室和非正式学习空间……一个充满“空间艺术”的未来学校正在成形。

  “未来学校的发展路径就是通过空间、课程、技术的融入,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鲤鱼池小学校长梁正雄说。学校以空间变革作为未来学校建设的突破口,打破已有非正式学习空间与正式学习空间的界限,融合信息技术,构建起了“艺术空间”、“智慧空间”、“情感空间”和“创造空间”。

  在未来学校,空间要发挥应有的功效,还要与课程结合。学校在“课程改革三年学行动”方案中提出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并把社团活动升级为社团课程,让其具有课程特征。同时,学校还在课堂教学上做文章,支撑课程改革的进行。

  通过学习和实践,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发展让传统教育模式有了很大变革。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科间的整合。

  在“有氧教育”指引下,鲤鱼池小学确定了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6个关键词:健康、快乐、成长、乐观、勇气、认知。通过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确定学生6年后的品质形成,使学生获得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为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品质基础。

  面向未来,学校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元的教育和个性的成长。如同鱼儿需要氧气,鲤鱼池小学融合空间艺术、课程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打造的未来学校,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氧气”自由呼吸,以最好的姿态走向未来。

  文/图 谭茭 万芮杉 余麗柃 李显彦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江北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