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城口:核桃产业链 串起2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路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罗芸
    时间:2022-09-04 18:28:34

    初秋,城口县高观镇渭溪村。小溪从村中蜿蜒淌过,绿色的峡谷秋意渐染。

    “以前我们这坡上种的核桃,有的是厚壳的‘铁核桃’,还有的涩口卖不起价。经过这些年发展,渭溪从坡底到坡顶都换成了良种核桃,卖得又好又远。”60多岁的村民寇达贤一边在陡峭的山坡上捡着成熟的核桃,一边告诉记者,“现在,靠着这些‘大树’,我们不仅好歇凉,还好致富!”

    ▲重庆城口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核桃精深加工产品。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城口现有核桃40余万亩,其中良种核桃30万亩,野核桃10万亩。9月1日,城口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着力挖掘绿色发展潜力,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核桃全产业链。昔日无人问津的“铁核桃”、皮厚味涩的老品种核桃,通过换种、加工后,如今带动该县群众2万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成为该县农户增收致富的“金元宝”。

    找准“痛点”,女工程师攻克良种良法难题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城口,发现山上落满核桃却没人捡,很纳闷。”市林科院高级工程师李秀珍回忆。她一打听才知道,山上的核桃果壳硬、果仁小,品质良莠不齐,卖不掉。

    为了让城口核桃打个“翻身仗”,学果树学的李秀珍经过五六年的调查、试验,逐步摸索出一套技术。

    ▲李秀珍(左一)为村民讲授核桃管理技术。受访者供图

    最初,李秀珍下村推广核桃现代种植技术时,不少村民瞪大眼睛:“核桃还要管?”李秀珍及其团队提出的修枝整形、高接换种等措施,遭到不少“老把式”的反对。他们既担心核桃高接换种成功率低,也惋惜枝丫少了产量会降低。

    在厚坪乡红色村,李秀珍找到了特别爱钻研的村民马吉坤。马吉坤拿出几棵家里的核桃做试验,发现用新方法高接换种的成活率高,结出的核桃又多又大,果仁香味更浓,这吸引不少村民来参观、学习。慢慢地,有不少村主动要求李秀珍及团队去讲课。有一年正月十五,突然下起大雪,但村民还是按时赴约,李秀珍就站在雪地里给大家讲了一堂春季修枝的现场示范课。

    为了在城口留下一个四季常在的课堂,李秀珍所在的市林科院与渝鲁林业合作,在高观镇建起核桃高产示范园。我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核桃品种“渝城1号”,就是从这个示范园里“走出去”的。去年,示范园干核桃最高亩产达152公斤,创下全市核桃亩产纪录。

    除选育优质品种外,核桃科普示范园还进行技术试验示范、林下立体种植试验等,大大提升了核桃种植效益,为城口核桃产业“良种+良法”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通“堵点”,“山货贩子”组织村民把核桃卖出山

    最近,核桃鲜果开始收购。渝鲁林业公司董事长马明刚到高观镇渭溪村,就被不少村民认出来,大家亲热地和他打招呼。

    ▲马明在田间管理核桃树。受访者供图

    马明以前从事山货贩运。在做生意中,他发现城口山上处处可见核桃树,每年却还要从外地购进核桃。“城口的核桃个小、皮厚、仁少,再便宜也没外地薄壳核桃逗人爱。”马明说。

    后来,马明决定与市林科院合作改良品种,并将新品种核桃规模化加工后卖到外地,渝鲁林业也成为城口县核桃销售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他帮我们把核桃卖出去,我们每年都有收入,又不用花太多劳力。”寇达贤说。

    “不少留守村民学习新技术比较吃力,我们就决定采用入股等新方式与大家建立利益连接,让核桃果园既能得到精心的管理,农民也有稳定的收入。”马明说。

    加入合作社后的寇达贤,把家里5亩多核桃树都作价入股进合作社。每年一到相应季节,就有专业的队伍上门提供修枝、施肥、打药服务,不需要花一分钱。去年收获季,寇达贤老两口将2000公斤鲜果采摘下后送到合作社的收购点,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售出。去年,仅此一项她家就收入6000多元。

    “树是自己的,每年在采收上出点劳力就有收入,这样的事谁不愿意干呢?”寇达贤说。

    目前,渝鲁林业这种“公司+科技+核桃协会+农民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新型运营模式,将8000余户农户纳入产业链,订单面积达到3万余亩,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深攻“难点”,水果加工企业实现干果精深加工

    位于高观镇施礼村的重庆城口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条长达二三十米的绿色生产线,可连续完成核桃破壳、榨油等工序。“破壳是加工野生核桃油的关键环节,我们花了7个多月的时间才攻克。”重庆城口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张帮奎告诉记者。

    张帮奎原是汇达柠檬的技术骨干,主攻柠檬深加工。2018年,汇达柠檬负责人走进城口,发现野核桃成熟后落在地上无人问津,为这种绿色资源白折浪费而深感惋惜。一调查,他发现城口有10万亩野核桃,资源丰富。第二年,借着我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协同的东风,汇达柠檬在城口投入资金设立深加工研发中心,促进城口野生核桃资源的开发。

    原本研究水果的张帮奎成也开始转型研究干果。他的团队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一起琢磨,在生产线上设置了两道破壳程序,确保能剥出较完整的核桃果仁。

    “去年我们加工量达到3万吨,销售到重庆和沿海等地,年加工产值达到了2100多万元。”重庆城口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勤容表示,今年6月建成的二期加工厂,投产后加工量将达5万吨。

    “这段时间,村里有不少人上山捡野核桃,有时一天能挣到一两百元。”车间女工范明清说,以前没人愿意要的东西,现在可抢手啦!

    拓展“卖点”,“女裁缝”让核桃身价倍增

    “核桃全身都是宝。”城口九重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春茂,最近在忙着收购核桃原料。

    今年65岁的蔡春茂,曾是城口小有名气的裁缝。54岁那年,蔡春茂从零起步,决定从事野核桃深加工。最初她着力于加工核桃油,随后思考如何实现核桃的系列开发。最近几年,蔡春茂又开始尝试用核桃分心木做枕头、将核桃壳制成烧烤炭、用核桃做纸巾盒等,不断拓展城口核桃新卖点。

    ▲蔡春茂开发出的核桃系列产品,包括核桃做的花瓶、分心木做填充物的枕头等。受访者供图

    “未来文创产品更有前景!”蔡春茂拿起身边一个重达2公斤的枕头,里面的填充物是两瓣核桃仁之间那片薄薄的分心木。“以前这些分心木没人要,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利用。后来我们把它收集起来,每8000片填成一个枕头,每个可以卖到130元。”蔡春茂特别自豪,去年,九重山实业销售的系列产品,年产值达800多万元。

    据了解,城口目前已形成从品种选育、优质干果核桃产销和野生核桃精加工的全产业链,并通过与文化、医疗相结合,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部分。“随着高速公路年底将通车到城口县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城口,助推城口核桃产业链不断壮大、延长,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柏云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