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报时论|在守护中遇见更美的“四山”
    重庆日报
    时间:2019-05-21 09:25:21 | 编辑:罗建军

      5月11日,位于铜锣山南段的南山植被郁郁葱葱,被誉为重庆主城的“肺叶”和“氧吧”,名胜景点点缀其间,是重庆旅游胜地之一。特约摄影 钟志兵

      清乾隆重庆城图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随着“四山”保护提升,缙云山的自然环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记者 罗斌 摄

      游人在中梁山采摘蓝莓。记者 张锦辉 摄

      空中俯瞰,铜锣山境内的铁山坪森林公园美不胜收。特约摄影 钟志兵

      明月山江北吴家凼“天池”。(本报资料图片)(江北区农委供图)

      山与城相拥相守,共同刻画重庆发展的年轮,也在赋予彼此崭新的内涵。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这“四山”像是大自然伸出的一条条手臂,纵贯重庆主城区,勾勒出山城的形态,涵养着重庆人坚韧顽强的品格。

      当下,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重庆人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实施“四山”保护提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一步。我们重新审视“四山”的时代价值,会发现它们不止是坐看云起的好地方,更是绵延后世的“山城脊梁”。

      “四山”上有草木,有虫鱼,有鸟鸣涧,有水淙淙,是重庆的生态宝库。这些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依托。恰如缙云山一位护林员所说:“这些山最要紧的就是把环境保护好,这么好的山和树,不能被搞糟了。”像爱护自己的肺叶一样呵护“四山”,系统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城市绿肺”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提升“四山”的生态品质,还“四山”以宁静、和谐、美丽。

      “四山”上有古寺,有故事,有历史遗迹,是重庆的文化富矿。这些历史人文资源与“四山”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以其源于山水、根植巴渝、开放融合的特征,呈现出别具魅力的文化价值。对“四山”上有根有魂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加强修缮、活化利用,才能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以文化滋润心灵。

      保护生态,是为了惠民利民。对于生活在“四山”地区的人们来说,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并不是大家想要的,保护“四山”和保障他们的生活都很重要、并不冲突。实施“四山”保护提升,就是要帮助他们画好“山水画”、念好“山水经”,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四山”,将“一亩”重庆主城划成“三分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得以“诗意地栖居”。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让“四山”有条件成为重庆的“市民花园”。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的前提下,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绿色生态的公共活动空间,让人们不仅能悠然见山,更能便捷地登山游憩、休闲健身,惬意地体验文化、触摸历史,这是保护提升“四山”的应有之义。

      “城市与山并肩而立,生活在这里的人可以居闹市而不觉喧哗,处山林而不感荒凉,无疑是十分美好的。”有人这样描述在山城看山的感受。守护好“四山”上的自然和人文宝贝,我们将会遇见更美的“四山”。(刘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