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政协聚焦重大生产力布局 联合协商优化助推“双圈”建设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何春阳

2024-09-06 22:19

▲9月6日,川渝省市政协联合协商会议在荣昌召开。记者 何春阳 摄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川渝两地合作也进入了深度融合、相互赋能、量质齐升的崭新阶段。如何进一步促进川渝两地优势互补、各展其长?

9月6日,川渝省市政协联合协商会议召开。重庆市政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29个区县政协主要负责人,四川省政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14个市及有关县区政协主要负责人齐聚荣昌,围绕“优化重大生产力(产业)布局”这一议题开展联合协商,携手助力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做好全局性统筹规划

促进资源配置高效、充分、适宜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两地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两地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面临着更多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新联会会长蓝逢辉开门见山地说:“实现两地的优势互补,需要强大的顶层设计和决策机制支撑,需要中央层面集中统筹领导和协调,确保资源配置高效、充分、适宜。”

蓝逢辉建议,由国务院、川渝书记省长市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政策,协调区域重大项目分布,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对区域企业给予财政、税收、金融等特殊支持政策,从而推动整个川渝地区健康协调高质量发展。

蓝逢辉还指出,两地产业资源相似度较高,产业选择和布局相近,相互配套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政分割、重复建设、缺失断链、招商内卷等现象,在地方财政和税收方面也存在地区尺度差异,建议在川东渝西毗邻地区设置“一体化示范区与先行启动区”,坚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在示范区探索政策试点与方式创新,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

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卢铁城与蓝逢辉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两地抱团发展的跨区域发展格局尚未形成,还存在着共投共建重大项目不多,产业同质化发展明显等现象。

卢铁城建议,常态化召开成渝地区重点产业链供应商大会,增进两地政府、企业、机构互动,共育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联合争取一批新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协同布局;大力推动两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人才等资源紧密对接,共同积极抢抓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机遇。

深化双核联动联建

保障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高效运转

近年来,川渝两地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多点布局、多元互补、多链融通的新能源产业生态正逐步形成,但在推进新能源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当前,电价机制等问题限制了储能系统发展,大部分配电系统又无法实现柔性负荷、储能、光伏互动调节,难以实现源网荷储充互动。且目前无市场模式支撑,技术推动力不足,限制了微电网系统与大电网互动的发展”四川省政协委员,特锐德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十分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域。

他建议,通过构筑柔性储能网、搭建有序充电网、链入智能配电网、建设低碳微电网,推动川渝两地“四网”融合发展,夯实川渝新能源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实产业协同战略,优化川渝电力系统整体规划,如通过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又如,充分利用两地区位优势,优化能源运输与配送网络,实现电力系统高效、可靠运行等。

成渝地区是全国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作为重庆民营车企当之无愧的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围绕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他的见解。

“川渝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力不强,对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有限。”张兴海表示,赛力斯汽车的川渝供应商占比并不太高,智能驾驶、软件供应商等核心业务资源目前并没有西南地区的供应商。他还发现,川渝两地仅在电力领域的政策差异就超过140项,双方在用地审批、收储、出让等方面的政策也存在诸多差异。

基于此,他建议,结合川渝两地实际,围绕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培育或引进有系统集成能力的供应商,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供应商,提高本地配套能力;深化“川渝商会联盟”机制,整合引入各地区川渝企业家资源,开展沟通联络、招商引资、经贸合作;搭建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将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要素连接起来,降低企业供应链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有效保障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高效运转;创新建立统一开放的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支持,增强企业实力和创新活力。

着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的锂电产业是川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川渝,并引领带动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布局,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和产品竞争力。宜宾市政协委员、四川时代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杨伟平却坦言:“这离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仍有一定差距。”

“欧美国家均将锂电池等新能源产业视为战略性产业,出台多项产业和贸易政策提升本土产业链竞争力,以此排挤和打压中国企业。”杨伟平建议,大力建设低碳、零碳园区,破除“碳壁垒”;通过持续出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节能减碳等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灯塔工厂,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引导构建绿色、健康、敏捷的供应链体系,增强川渝动力电池产业链韧性和安全可靠性。

当前,加快推动川渝两地共建一体化算力体系,对于促进两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合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重庆市政协委员,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炎在调研中发现,川渝两地在构建一体化算力体系方面还存在高质量算力供给不足、一体化算力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为此,他提出三条建议。首先是适当超前布局高质量算力设施。围绕数字经济与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超算算力,引导本地数据中心服务商向智算、超算等算力服务转型。针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吸引一批企业来渝共同建设满足本地需求的“算力池”。

其次是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积极对接能源富足地区,试点开展“算力飞地”模式,推动川渝合作、疆算入渝、宁算入渝。试点逐级建设本地算力调度网络,协同推动成渝、西部的算力互联互通与调度平台建设。

再者,要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方向,加快推进计算架构、计算方式、算法创新和重点产品研发,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推动算力资源赋能未来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