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入户、引康入社,綦江将精神康复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张莎

2025-10-10 17:28

今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天上午,綦江区一处普通民居前,精神康复者李阿姨坐在家门口,认真完成社工小曾布置的彩色“任务地图”,社区志愿者在一旁轻声交谈,不时给予鼓励。

这一温馨画面,是綦江区精康融合“啄木鸟”志愿服务队开展“送康入户”服务的生动缩影。目前,这支由专业社工、精防医生和社区工作者组成的43人队伍,持续奔波在乡间小路上,带着康复器材与慈善物资,为全区473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支持。

据了解,在綦江区民政局的指导下,渝康家园齐跃社工以“送康入户、引康入社”双轨并行模式,推动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从“有”向“优”迈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针对康复者居住分散、服务覆盖难的问题,东溪镇渝康家园组建“啄木鸟”专业志愿服务队,启动“送康入户”行动。在服务过程中,精防医生负责用药指导与管理,社工开展认知训练,志愿者则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以前总觉得康复是医院的事,现在医生和社工直接来家里,连用药细节都提醒我们关注,真的省心多了。”患者家属王女士感慨地说,这种“家门口”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康复效果,也让家属感受到被尊重与关怀。

除了入户服务外,渝康家园还同步构建“引康入社”支持体系,以社区为阵地,整合民政、卫健、残联、慈善会、社区及爱心企业等资源,形成“信息共享—需求对接—服务转介”闭环机制,开展“康复训练+特色服务”,帮助康复者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在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举办的爱心市集上,康复者制作的30件手工艺品实现营业收入527元。其中,康复者王某的竹编作品引发抢购热潮,让他实实在在体验到“创造价值”的成就感。通过“引康入社”的“星光主播”项目,王某不仅学会了直播技能,也重建了社会认同感:“以前总觉得自己是累赘,现在能通过直播和大家交流,还能卖出手工艺品赚钱,感觉自己‘有用’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张珺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