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从普通溪石到工艺奇石 他让秀山紫砂石“石破天惊”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罗芸

2025-11-19 16:18

“在我们村的河沟里,这样的石头到处都是,没想到有一天会变成工艺品,还能赚钱!”11月18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平桥村村民张柱云感慨地说。

▲杨义展示以饭䉕为灵感制作的石壶。记者 罗芸 摄

8年前,在杨义及秀山奇石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秀山紫砂石”被命名为中国观赏石新品种;同年,由秀山紫砂石制成的石壶,也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秀山紫砂石,实现了由普通溪石到工艺奇石的“转变之路”。

43道工序
溪沟石头变工艺品

秀山县城边凤凰山脚下,坐落着黛瓦白墙的“秀山紫砂石壶艺术馆”:直抵天花板的展陈柜里,是一块块花纹奇特的紫砂石,以及以紫砂石为原料制成的石壶、石雕。

“这些石头来自秀山的溪沟,既普通又不普通。”秀山石壶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义告诉记者。

说普通,是因为秀山几乎每条溪河都有这样的石头,经溪流和岁月冲蚀后,形成圆润的鹅卵石;说它们不普通,是因为这些富含铁元素的石头形成于9亿至10亿年前,富含三价铁的石头呈紫红色,富含二价铁的石头呈灰绿色,分别被称为“紫砂石”和“绿纹石”。

秀山紫砂石壶,与宜兴紫砂壶有何区别?

“宜兴紫砂壶是用泥料捏制而成,可以反复塑形;我们的紫砂石壶则是整石雕刻,前后需要43道工序,一刀不慎,整个作品就难以挽救。”杨义告诉记者。

重量减轻
石壶走上世界展台

在秀山紫砂石壶艺术馆里陈列的作品,大多出自秀山石壶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手。这些作品中,既有喜鹊登枝、松鹤延年这样的吉祥图案石雕,也有将窗棂、䉕子等民间传统元素融入其中的石壶。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们发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杨义表示,将秀山元素融入秀山奇石,通过地方人文风情与自然石材的“叠加”,才让秀山石有了与其他地方奇石一比高下的基础。

7年前,杨义曾携两把秀山石壶到法国巴黎参加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最受参观者青睐的就是带有螭首雕刻的石壶。

为了琢磨秀山紫砂石壶的制作技术,将中国元素、秀山风光融入壶雕中,杨义和其他4名秀山石壶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立武陵风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聚在一起讨论石壶设计样式,学习、改进制壶技艺,并进行产业化开发。

“技艺改进过程非常艰难,但我们没有放弃。”退役军人出身的杨义,有着坚毅的性格。通过近几年对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他与其他传承人一起,将秀山紫砂石壶壶壁厚度减至2毫米左右,重量也由原来的两三公斤减至现在的0.25公斤。

▲杨义正在介绍帮村民代售的原石。记者 罗芸 摄

开设培训
带动上百人致富

在秀山小院一张长桌上,摆放着秀山紫砂石原石:大的有十几公斤重,小的只有拇指指甲盖大小。每一块石头上,标注着一个姓名和年月日。

“这是我帮隘口镇一些村民代售的石头,每一个标签上都写着捡这些石头的村民和送来的时间。”杨义告诉记者。

这些石头大多是村民从当地溪沟里捡到的,带有白色或暗黄色的花纹。来紫砂石壶艺术馆参观的游客,觉得这些石头中有合“眼缘”的,可以出价购买。通过这种方式,他已帮村民销售了价值3000多元的石头——大块的大多被奇石爱好者购去用于加工成石雕,小的则被不少女士拿去加工成吊坠。现在,秀山不少乡镇有上百户村民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收入。

除了销售原石外,杨义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开展培训,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实践感受秀山紫砂石壶之美,并结合秀山茶叶产业,将这种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郭晓静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