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耕读立身”与“硬骨头”的故事 全国123个村庄优秀家训案例发布 重庆两个案例入选
2025-11-06 07:59
日前,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隆重开幕。大会发布了由中国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促进司组织编写的《村庄里的家训故事》一书,收录了全国123个村庄的优秀家训案例。其中,巴南区丰盛镇桥上村、天星寺镇芙蓉村的家风家训故事入选,也是我市仅有的两个。
丰盛古镇桥上村的家风家训故事为“耕读立身 孝善传家 守诚轻利 怀仁重义”,这来源于当地两个家族。
一个是清朝中期的一户刘姓商家,世代秉持“立身守诚轻财利,处世怀仁重义声”的祖训,将诚信与仁德深植于商业血脉之中,刘家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嘉庆年间,在一次洪水后,刘家的刘秉璋还帮助修建了驿道上的石拱桥,桥上村也因此得名。
一个是来自莫家坡的莫家,他们的祖训是“耕读立身、孝善传家”。2025年,莫家第十一代子孙莫英茂,因不忍思想封闭与知识匮乏阻碍家乡发展,他返乡将自家宅院改建为“涌泉书院”,购置图书1.8万余册,向村民免费敞开。

天星寺镇芙蓉村的家风家训故事为“不失本来真面目 好生撑着硬骨头”,这句家训出自清代川渝地区著名的书画大家龚晴皋。
嘉庆年间,龚晴皋从山西辞官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天星寺镇廖家当私塾先生,结识了廖老爷在外做知县的大儿子,二人意气相投,并应邀为其创作了一幅《劲松图》,题字“不失本来真面目 好生撑着硬骨头”,意在提醒他坚守初心与原则。后来,廖老爷就把这14个字刻在大门前的石廊柱上,作为家训一直传承到今天。

“此次入选的家训故事,紧密围绕‘传承优良家风、涵养文明乡风’主题,生动呈现了巴南区在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与地方特色。”巴南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乡村治理科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通过“家风润万家,文明伴我行”活动、“川渝乡约”征集和宣传推广、“村”字号农民体育文化活动的举办等,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提升乡风文明美誉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