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提笔学绘画 74岁走进北大展厅 这位忠县土家妇女从田间画到国际文化节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冲

2025-10-22 22:35

10月18日,北京大学第二十二届国际文化节展厅里,74岁的陈素英站在自己的画前,笑得有些腼腆。

她是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的农民,也是全国10位受邀参展的农民画家之一。12幅描绘土家生活的画作,让她走进了北大的展厅。这些作品,获得了专家“画出百姓乡愁与故土深情”的高度评价。

▲陈素英与自己的作品合影。本文图片均由忠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没专家说的那么好,就是画些我们村里的日子!”面对观众的点赞,她总是这样回答。虽然去年她的作品已入选全国新年画展,但站在北大的展厅里,她仍觉得“像在做梦”。

“有绣花功底就可以学绘画”

陈素英学画并非偶然。在磨子土家族乡,土家妇女大多从小学习挑花刺绣。“农闲时坐在屋檐下绣花,就是大家的消遣。”她说,绣了几十年的花草鱼虫,手上的巧劲儿还是有的。

2021年,磨子乡被列为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由市纪委监委帮扶集团对口支援,民盟重庆市委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其中。

帮扶工作组走访时发现,当地村民绣的花样虽不讲究比例透视,但用色却很大胆,造型也很朴拙。

重庆民盟画院院长李毅力认为:“这些绣品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流露的是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正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他提出,既然村民有绣花功底,何不让他们学习绘画,既传承土家文化,也开辟一条新的增收途径?

▲陈素英的作品在展厅展示。

2022年4月,第一期画工培训班在由旧铁匠铺改造的画室里开班。陈素英和20多位村民一起报了名,她是其中年纪最大的。

“照着绣花的法子画”

第一期画工培训班开课后,起初,不少村民握着画笔直发抖,下不了笔。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李毅力把土家挑花刺绣、西兰卡普(一种土家族织锦)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图片,与齐白石等中外名家的画作图册并列展示。他指着这些作品解释道:“大家看,无论是大师的画作,还是咱们的土家刺绣,最好的艺术都讲究回归本真,把心里最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

“你们不用担心画不好。”他鼓励村民,“绣花怎么绣,画画就怎么画。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走。”

陈素英的第一幅画,画的是灶台上的白菜。“我照着绣花的法子,先描个样子,再一点点填颜色。”

她慢慢琢磨出一个道理:画画和绣花其实差不多——都要先想好样子,再动手画,颜色也要搭得顺眼,把心里想的模样一点点画出来。

▲陈素英(中)在交流作画心得。

年轻时没能学画,如今有了机会,陈素英格外珍惜。她成了画室最专注的学员。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一幅画能反复修改好几天,直到满意为止。

“71岁才学画,上手太晚了,更要专心学习才行。”陈素英说,有时吃饭吃到一半,想起某个颜色不对,她会立即放下碗筷去调色。

“让更多人了解土家的乡土文化”

陈素英画作的主题,全是她熟悉的生活——

《土家年夜饭》画的是团年饭上的腊肉、糍粑和火锅;

《土家蔬果四季香》画的是地里的玉米、番茄和竹笋;

《土家摆手舞》画的是乡亲们欢快地跳摆手舞……

她说:“种地、做饭、跳摆手舞,是土家妇女的日常生活,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需要特别构思。”

在展览现场,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艺术总监宋亮站在陈素英的画作前,端详后对她说:“您的画笔下有泥土的芬芳,有四季的轮回,更有土家人真实的生活。”

宋亮的话道出了这些画作能够入选国际文化节的重要原因——它们展现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个民族最本真的生活记忆。现场不少专家表示,这些有乡土味的作品,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是农民对脚下土地最朴素的礼赞。

随着作品一次次在外展出,陈素英的画作逐渐被更多人看见。磨子乡也专门成立了农民画社,培育出60余位像陈素英这样的农民画工。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北京、重庆展出,还走向了云南、浙江、新疆等地。不少画工通过订单创作、农产品包装设计实现了稳定增收。

如今,陈素英依然每天坚持去画室绘画。“只要手还拿得动笔,我就要一直画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土家的乡土文化。”她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郭晓静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