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学农就是“面朝黄土”?这届农科生玩AI、搞文旅、卷宠物赛道!
2025-06-18 08:51
近年来,年轻人学农科的热度逐渐攀升。全国现有约100多所农林类院校(含本、专科)。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为例,近几年的第一志愿报考率,每年提高10%左右。
新发展催生新职业。今年5月,人社部公示了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咖啡加工工、代用茶加工工等涉农新职业,服务犬驯养师、保鲜花制作工、牲畜经纪人等涉农新工种备受关注。
▲图据央视三农。
如今,乡村振兴对人才的渴求和农科生想要大展身手的欲望,正在双向奔赴。农科生的就业面究竟有多广?我们来盘一盘。
“技术咖”专攻智慧农业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数量超过860家,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高校科研人员约12万人。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批年轻农科生正以新方式参与其中。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95后”博士生王伟康,用“AI处方”喂养小麦,在“云端”做田间“数字指挥官”,指导农户操控无人机施肥。
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王梓杰,则通过编写代码、巧用人工智能,研究作物的进化和发育,为提升产量和品质提供支持。
“创意脑”玩转“农业+”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乡村旅游从业总人数为712万,同比增长2.2%。
“农业+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相关业态持续升级,“职业扩容+专业升级”正在双向发力。一些像“农文旅策划员”这样的复合型岗位不断涌现,为很多懂策划、有想法的农科生,提供了全新赛道。他们通过打造采摘主题乡村旅游、开发乡村研学活动、创新直播业态等方式给行业注入新活力。
冷门变热门
伴随“宠物友好”成热门,就业市场对动物科学、畜牧学科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今年高考结束不久,中国农业大学就官宣了全国首个以“宠物”为核心方向培养的本科专业,引起广泛关注。这个新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2024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并且呈现食品主导(占比52.8%)、医疗增速加快(13.9%)的格局。
该专业聚焦城市化进程中伴侣动物(如犬、猫、马等)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出既懂畜牧、又懂宠物,还会经营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
越来越多懂技术、有创意
能跨界、敢创新的农科生
正积极投身于
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和
农业现代化的热潮中
在这个双向奔赴的背景下
祝每一位农科生
都能收到“最炫的offer”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