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滕文强:新的一年将“种”下500余亩“稻梦空间”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苏畅

2025-02-06 22:19

2月6日,潼南区崇龛镇临江村,在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梦空间”)稻渔种养基地,负责人滕文强正在组织员工为农田开闸灌水,准备下个月的春耕。

“今年,我们将发展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滕文强介绍,新的一年,“稻梦空间”基地将养殖大闸蟹、甲鱼、鳜鱼、翘嘴鱼等水产品。

滕文强毕业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3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他的“稻梦”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

这一年,潼南区出台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号召大学生回乡发展。彼时的滕文强,在重庆中心城区做有机农产品销售工作,一个月有两万多元收入。

滕文强发现有机农产品销售和农场体验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乡种田养蟹。

“大闸蟹能清杂草,吃害虫,改水质,稻田同时也为它们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生长,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非常有发展前景。”滕文强与朋友成立了“稻梦空间”,在临江村流转了120亩土地,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发展稻蟹产业的头一年,他便碰了一鼻子灰。

投入蟹苗后,滕文强想着给脱壳的蟹苗消毒、补钙,便在稻田里撒入生石灰。这一撒,稻田里绝大部分蟹苗死了,经济损失近20万元。

“大闸蟹从幼苗到成熟要蜕5次壳,等过了蜕壳高峰期后,才能用少量生石灰水进行消毒、补钙。”请教大闸蟹养殖专家后,滕文强这才恍然大悟。

2017年,滕文强的基地收获大米2万斤、大闸蟹1000斤,并逐步发展起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稻田养鱼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2021年,滕文强开始尝试将智慧农业与稻渔综合种养结合。

“我们建成了‘5G+智慧农业’,基地内的设备连接了物联网,还有水质监测系统,基地全程采用无人机直播,省心又省力。”滕文强介绍,水质监测系统能精确控制水田中的酸碱度,每个月根据PH值的监测数据向水田适当加入生石灰,让水质达到弱碱的状态。如果水田溶氧量过低,系统还会提醒工作人员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

此外,基地内安装了环境数据采集仪,对光照、降雨量等环境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基地配置了物联网虫情自动收集系统,安装有太阳能灭虫灯,对虫害进行判断和预警。工作人员可根据信息,通过无人机喷药进行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目前,基地周边正在修建产业大道,建成后我们还将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乡村民宿。”滕文强介绍,接下来将在稻渔综合种养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游客来基地钓鱼、捕虾、捉蟹、抓鸭,品尝农家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