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脸”到“黑富美”:重庆茄子新品种破解高温褪色难题 助农亩增收2000元
2025-06-30 20:52
▲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村民们正在采收茄子。 记者 栗园园 摄
“今年茄子总体价格不高,但我的茄子每斤能比平均批发价高出一两角,一亩就增加一两千元的收入!”6月30日,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菜农张洪武介绍起自己今年种植的茄子新品种“渝茄13号”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时下,正是茄子上市的季节。张洪武的11亩茄子地里,一个个表皮黑亮、果型顺直的茄子爬满竹架。
“这品种还高产,基本上一朵花就结一个果,亩产1万斤左右,商品果率也达到95%左右。”张洪武说。
▲工人们正在打包采收的茄子。记者 栗园园 摄
张洪武种茄子有10多年了,对他而言,茄子是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蔬菜之一。一般来说,一亩效益能达到1万元左右,纯利润在2000元上下。
张洪武说,前几年,他种植的是我市自主选育的“渝茄5号”品种。“这是一个中晚熟品种,亩产也在1万斤左右,是重庆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黑紫色长棒状茄子。”张洪武说,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气温一高,表皮就会褪色,虽然吃起没得问题,但看起像长老了一样,没得卖相。”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茄子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市农科院研究员杨洋表示,“渝茄5号”作为重庆自主选育的茄子品种,也是目前的主推品种之一,每年推广面积超过1万亩。张洪武说的这一问题也是育种团队一直在着力攻克的难题。
“高温褪色,其实是因为茄子表皮里的花青素对光照敏感度很高。”杨洋说,不仅如此,受光照不均影响,茄子还容易出现“阴阳脸”:受光的一面是紫黑色,背光的就不着色。
▲紫黑发亮、果型顺直的“渝茄13号”。 记者 栗园园 摄
“‘渝茄5号’产量是不错,但是重庆高温寡照的天气下,特别是遇到后期高温,颜色不好,商品果率只有85%,损耗比较大。” 张洪武说。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对光不敏感的育种材料,加快选育新品种。近年来,借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杨洋团队成功鉴定出半光敏的茄子育种材料。
“用2份半光敏材料,我们杂交选育出了‘渝茄13号’。你看,前段时间高温,但这地里的茄子依然黑亮黑亮的,着色非常均匀,卖相很好。”杨洋说。
不仅如此,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杨洋还依托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为张洪武等种植户配套了用“渝茄砧2号”砧木嫁接的栽培方法。
“这个砧木重点对抗茄子‘癌症’青枯病,抗病率能达到95%以上。”在菜园里,张洪武指着周边没使用“渝茄砧2号”砧木嫁接的茄子说,“你看,这边病死好多,茄子结得稀稀拉拉的。”
张洪武说,今年双福批发市场茄子每斤收购价在0.3元至0.5元之间,但他的茄子用高“颜值”赢得了市场,中间商直接到他的地里拉货,每斤卖到0.6元。
“按亩产1万斤计算,我也能增收一两千元呢,还不愁销!”张洪武笑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