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给粮食吹空调?铜梁智慧粮库藏着“黑科技”,稻谷储存两年品质如新
2025-10-15 15:41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确定全球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同时本周是我国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粮食从田间收获到餐桌消费的全链条中,每个环节的损耗都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当前我国在机收减损、仓储保鲜、加工利用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全链条减损仍有潜力可挖。
为总结我市节约粮食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聚焦收获、储藏、加工、消费等关键环节,通过展现科技赋能减损的实践成果、基层节粮的鲜活案例,诠释“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深刻内涵,凝聚全社会守护粮食安全的共识与合力。
10月13日,一场秋雨之后,山城气温陡降。在铜梁区储备粮有限公司铜梁储备库,粮仓内的稻谷、玉米竟还在吹着空调!
“今年高温时间较长,往年这个时候空调都已经关停,进入机械通风状态了。”在仓储部副部长魏全勇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座有着“园林式单位”之称的粮食储备库,打探这里藏着哪些为粮食“保鲜”“锁鲜”的“黑科技”。
▲铜梁区储备粮有限公司铜梁储备库,工作人员巡查粮仓。本文图片均由通讯员 周振宇 摄/视觉重庆
对粮食储存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温度控制。在低温、干燥的状态下,粮食就不容易变质、不容易长虫。
可仓里的粮食到底该不该吹空调,谁说了算?“设备自己会判断,我们的空调在夏季设定的是固定数值,如果粮食高于这个温度,空调就会自行运转。”魏全勇揭秘道。
顺着一座粮仓外的楼梯进入粮库顶部,放眼望去,仓内粮面平如镜,过道直如尺。
▲工作人员正在巡查粮仓。
根据墙面上的刻度,整个仓内,储粮的高度已接近6米。按照仓库长30米、宽60米来计算,这里的储粮量有6000吨左右。仓内两端墙上成排的圆孔,就是为粮食保鲜的空调出风口。
“这批稻谷储存两年了,但看起来还跟新的一样,比农户自己储存了几个月的粮食品质都还要好!”魏全勇说,这全靠制冷设备的运用。
他说,仓内粮食堆积体量大,因此对外部环境温度反应较慢。“比如现在,虽然外部气温降了,但粮堆温度可能还是比较高。高温是引起粮食劣变的主要元凶。”
过去,粮仓降温主要靠管道送风。随着储粮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我市的粮食储备库纷纷用上了制冷设备。魏全勇说,如今粮仓内夏季温度一般都控制在20℃以内,冬季则在10℃左右。
为了实现对温度的精准控制,在粮堆内部看不见的地方,还均匀分布了448个传感器,通过粮库综合管理平台,能实时、精准地掌握粮堆里每个区域的温度。
“一旦发现某个仓库内某个点位温度过高,仓库库管员就会有针对性地查看、分析、处理。”魏全勇说,因为重庆气候高温高湿,目前粮库所有粮仓在夏季都保持着每周两次巡检的频率,远超国家制定标准。
除了控温,粮库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防虫。
“在仓库底部,地面上铺设有多根管道,一方面能够通风降温,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熏蒸杀虫,这也是我们粮库最原始的手段。”魏全勇说,“这种熏蒸方法既能达到杀虫目的,也不会造成药剂残留,对食品安全是没有影响的。”
▲工作人员检查制氮机组。
随着技术升级,今年,铜梁区粮食储备库一半以上的粮仓都已用上最新的氮气气调杀虫防虫储粮技术。简单而言,就是在夏季虫害高发期,通过设备向仓内释放氮气,将氧气排出,让仓内处于“真空”状态,从而杜绝虫害滋生,同时防止粮食霉变。
魏全勇说,近年来,随着粮库设备的升级、数字化系统的运用、管理水平的提高,铜梁区粮食储备库的储粮质量越来越高。经过3年储存,出库的稻谷脂肪酸含量、黄粒米比率等数值都逐年下降,储粮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相关新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