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适度加工、全谷物利用,撬动增值新空间 看梁平谷多多米业的“吃干榨尽”之道
2025-10-15 15:24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确定全球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同时本周是我国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粮食从田间收获到餐桌消费的全链条中,每个环节的损耗都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当前我国在机收减损、仓储保鲜、加工利用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全链条减损仍有潜力可挖。
为总结我市节约粮食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聚焦收获、储藏、加工、消费等关键环节,通过展现科技赋能减损的实践成果、基层节粮的鲜活案例,诠释“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深刻内涵,凝聚全社会守护粮食安全的共识与合力。
10月13日,一场秋雨携凉意而来。梁平区谷多多米业有限公司(下称谷多多米业)正忙着进行稻谷深加工。生产车间里,以往机器轰鸣、人员密集的景象已悄然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几条自动化生产线在静谧高效地运转。
▲“适度加工”的大米成品。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关于粮食加工的深刻变革:通过推行“适度加工”工艺,深化“全谷物利用”与“副产物精深加工”,探索粮食减损与价值提升的双赢路径,将每一粒稻谷的价值都“吃干榨尽”。
“过去,大米加工往往越精越好,追求外观的极致亮白。然而,过度抛光不仅损失了大量营养成分,也导致了粮食的无形浪费。”谷多多米业总经理丁俊皓指着一批刚下线、色泽微黄但米香更浓的大米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改变“以白为美”的旧观念,推行“适度加工”——这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通过更精准的工艺控制,在保留大米胚乳核心营养的同时,去除真正影响口感和储存的有害部分。
▲位于梁平区梁山街道的谷多多米业有限公司。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智能化设备的精准支撑。在谷多多米业的生产线上,色选机、抛光机等关键设备内置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动态识别稻谷品质,并毫秒级调整加工参数。
“比如,针对不同批次、不同含水量的原粮,系统会自动设定最合适的碾米压力和抛光时间,确保在去除糙米表层糠粉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胚芽和部分糊粉层,这些正是大米营养的精华所在。”生产技术操作员方鸿毅一边监控着控制屏上的实时数据一边解释道。
▲色选机对杂质和黄米碎米进行筛选。
这种“适度加工”工艺为企业带来了直观效益:整精米率提升了3到5个百分点,碎米率降低了2到3个百分点。“别小看这几个点,折算下来,每年能为我们减少数千吨的粮食损耗,相当于无形中‘增产’了。”丁俊皓说。
如果说“适度加工”是减损的关键一步,那么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米、米糠、稻壳等进行“全谷物利用”和“精深加工”,则是价值提升的又一引擎。谷多多米业正努力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
▲利用激光检测不合格的大米。
在副产物处理区,碎米的命运已被彻底改写。
“过去碎米大多只能作为饲料原料,价值较低。现在,我们将其精深加工成米粉、米蛋白粉,甚至用作高品质酿造原料,价值提升了3到5倍。”丁俊皓告诉记者,米糠则被送往萃取车间,提炼出营养价值更高的米糠油,并进一步开发谷维素、阿魏酸等高附加值产品,进军保健品和化妆品原料市场。“每吨米糠经过制油和深加工,增值超过百元。”
就连最不起眼的稻壳也未被浪费——它们一部分被用于燃烧发电,为工厂运行提供部分能源;另一部分则被加工成环保餐具或建筑板材,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我们的目标是从‘一粒谷’到‘一滴油’‘一度电’‘一瓶保健品’,构建一个绿色的循环经济闭环,向‘零废弃’的目标逼近。”丁俊皓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一系列改变,离不开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
记者了解到,谷多多米业引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了对生产线的全天候、毫秒级精准控制。方鸿毅对此感受最深:“以前主要靠老师傅的经验,现在用数据说话,设备能自动剔除不良品,动态调整参数确保最佳出品率,稳定性和效率都大幅提升。‘黑灯生产’车间里,人力成本降低了,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反而更高了。”
▲经过“适度加工”的大米。
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改造,谷多多米业的日加工产能从过去的几十吨提升至200吨,综合人力成本降低了60%。而整精米率的提升和碎米率的降低,直接减少了粮食损耗,增加了有效产出。再加上对副产物的“吃干榨尽”式利用,企业综合利润率显著提升,有效摆脱了“稻强米弱”的利润困境。
“未来,我们的创新将围绕‘深、智、绿、融’持续展开。”丁俊皓展望,企业将继续深化全产业链循环,构建覆盖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智慧大脑,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三产深度融合。“适度加工”和“全谷物利用”作为企业践行粮食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也将走出一条更高效、更绿色、更增值的粮食加工新路径。
相关新闻>>
永川有群“农机医生”专为机收“把脉” 14年减损粮食上千万斤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