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永川有群“农机医生”专为机收“把脉” 14年减损粮食上千万斤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2025-10-15 14:56

核心提示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确定全球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同时本周是我国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粮食从田间收获到餐桌消费的全链条中,每个环节的损耗都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当前我国在机收减损、仓储保鲜、加工利用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全链条减损仍有潜力可挖。

为总结我市节约粮食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聚焦收获、储藏、加工、消费等关键环节,通过展现科技赋能减损的实践成果、基层节粮的鲜活案例,诠释“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深刻内涵,凝聚全社会守护粮食安全的共识与合力。

“影响机收损失的因素有很多,如机器型号、水稻成熟度、机手操作水平等,但最关键的还是机手的操作水平。要想把稻谷收得干净,就要像老中医把脉一样,感受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

虽然今年水稻机收工作已经结束,但位于永川区的重庆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下称陶义合作社),忙碌的氛围一点不减。10月13日上午,一场农机减损的分享会在此举行。

分享嘉宾是今年9月刚在2025重庆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夺得一等奖的合作社机手刘波,听众则是合作社里的其他机手,以及周边的几名水稻种植大户。

分享会结束,种粮大户何天鸿当即决定,明年他家的200多亩水稻将交由合作社进行机收。

“他们可不是那么好请的,今年水稻开镰不久,我就一个劲地给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刚打电话,邀请李刚到我家收割水稻,排了一周的队!”

▲李刚驾驶联合收获机正在抢收水稻。受访者供图

在永川,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有40多家,何天鸿为何执着于陶义合作社?

“还不是他们手上有活儿,做事我们放心。”何天鸿解释。

43岁的李刚是合作社的负责人。2007年,他返回永川大安街道老家从事农机维修,2011年又和朋友合伙买来10多台(套)农机、流转300亩土地,搞起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水稻机收效果自然不用多说,省时、省力还省钱。”李刚说,但机收也有不足之处——容易造成浪费,很难实现颗粒归仓。

“一亩田多的要损失30多斤稻谷,少的也要损失10多斤。”李刚说,造成浪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没有使用适宜的农机,有的收割机按照北方平原地区设计,割刀数量少,间隙大,稻谷容易漏掉;二是机手操作不当,有的机手驾驶农机在稻田里转弯掉头时,幅度过大,造成水稻碾压面积过大,不易收割;三是农机农艺不配套,有的稻田没有预留农机下田的坡道,农机下田时会碾压部分水稻。

这些损失的稻谷,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累计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早些年,李刚的合作社每年要代收稻田4万亩以上,如果不解决好减损问题,就可能造成近百万斤稻谷白白浪费。

正因为如此,从2012年起,李刚开始研究机收减损:一是将在实践中发现的农机设计缺陷问题反馈给厂商,通过改良优化农机,减少因农机不适造成的损失;二是针对农机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培训机手,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市、区两级农机比武,以赛代练提升机收水平。

▲农机手们在数机收漏掉的稻谷粒。受访者供图

当天讲到实操时,刘波领着大家来到一块刚收获完水稻的试验田。他登上一台收割机现场演示:“你们看,收割机在转弯掉头时,我会按照操作规范在稻田里来回平行作业3次,这样一来为农机掉头腾出更多空间,从而减少农机对水稻的碾压。”

他又指着收割机说:“这台收割机沿着右侧田坎作业,是因为收割机右侧有很多零部件,沿右侧田坎作业能减少这些零部件对水稻的撞击,这也能起到减少损失的作用。”通过采取各种机收减损措施,合作社代收的稻田损耗率从3%降低到1%以下,也就是说,每亩稻田要多产出20多斤稻谷。

李刚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有3名机手获得高级职称,8人获得中级职称,有的机手还被评为市级十佳机手称号,成了种粮大户争抢的“香饽饽”。14年来,合作社累计机收稻谷100万亩,照此计算累计减少稻谷损失上千万斤。

相关新闻>>

给粮食吹空调?铜梁智慧粮库藏着“黑科技”,稻谷储存两年品质如新

适度加工、全谷物利用,撬动增值新空间 看梁平谷多多米业的“吃干榨尽”之道

“少点先吃,不够再加” 节约粮食在西南大学蔚然成风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