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村”变形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8-23 12:12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相传,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明代诗人于谦途经今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三衢山所作,描写了石灰开采、烧制的壮观景象。历史上,三衢山就是重要的石灰产地,而山脚下的辉埠镇路里坑村,更是石灰开采的核心区域。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发展经济,这里100余座石灰窑昼夜不息,满山石头在烈焰中化作石灰,路里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石灰村”。但石灰带来的短暂效益,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惨痛代价。“那时候的环境相当恶劣,山上都看不见植物,农作物也长不起来,水也因为污染变成了白色。”路里坑村党支部书记刘志亮回忆道。

时间来到2000年前后,石灰窑陆续关停。原本的“支柱”轰然倒塌,路里坑村一下子陷入了危机。产业没有了,收入变低了,环境也变差了,村里的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寻找出路。

幸运的是,那时三衢山正在打造三衢石林旅游景区,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让大家捕捉到了乡村旅游的商机。2002年,村里已经开了15家农家乐,路里坑村由此踏上了转型之路。

2013年开始,常山县委、县政府出重拳、“下猛药”,在辉埠镇开启了以产业整治、环境治理、提质升级为抓手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2019年,随着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入推进,路里坑村等6个村纳入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计划项目,常山县投资8.98亿元,对5.3万亩土地开展全域整治和生态修复。

如此一来,原本光秃秃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装”,村子里的民宿产业越来越兴旺,也吸引来了一位返乡的年轻人——余家富。在此之前,他已有过乡村民宿的创业经验,这次想要到路里坑村发现灵感。

那时,余家富发现了村子里的一处天然溶洞,这里阴凉又通风,一直是村民们纳凉休闲的“宝地”。“要是把这里打造成岩洞餐厅,一定能吸引到游客。”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一开始,大伙并不理解,一个溶洞能搞出什么花样?经过沟通协商,出于对村子长远发展的考虑,刘志亮拿定了主意:“就让这个小年轻试一试,如果两个月之内没有游客过来,那溶洞就还是村民们的。”2022年10月,岩洞自然餐厅开始营业,火爆程度远超大家的想象。“每天有近千名游客过来打卡,车子一直排到了路口。”刘志亮说。

溶洞的成功转型给了大家灵感,开始琢磨起村子里的其他资源,想办法把游客留下来。2023年,余家富创办浙江呆村里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变废为宝”,将路里坑村闲置资源整合,打造“三衢道中农文旅共富综合体项目”。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一些在地文化属性,还有一些产业特色,路里坑村原先是一个矿坑,也有石灰窑,那我们就基于这种特色发展新业态,让游客体验‘入坑文化’。”余家富说道。

于是,废弃石灰窑成了“网红”面包窑,闲置农房被改造成精品民宿,猪栏变为三衢艺术馆,废旧羊棚变成时髦的羊棚咖啡馆,荒芜的矿坑如今已是“瀑布泳池”和“矿坑营地”……这些年,一个个充满创意的“金点子”逐个落地,一个个富民兴业的新业态逐步兴起。

今年农历正月初二,路里坑村重燃窑火,由两座荒废石灰窑改建而成的面包窑正式开业。与三十年前不同,经烈火淬炼而出的,已经从石灰变成了金黄喷香的面包。“圆的是甜的,牛角包是咸的,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烤1800个呢。”村民陈美芳端起刚烤好的面包笑着说道。辞掉在外的工作,回乡成为面包师,她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十分满意。

面包窑的一旁,一座“窑书房”也由废弃的石灰窑涅槃重生。“别紧张,来跟大家说说你的体会。”记者见到,在一间三角形的书屋内,村民们围坐一圈,正在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两侧的书架上摆放着地质科普书籍、小说、诗集等图书。

如今,路里坑村持续出圈,节假日与周末每天吸引着两三千人前来休闲游玩,越来越多人来到路里坑村“入坑”。截至目前,全村从事相关文化旅游产业人员有150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各业态营收超18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片区组团式发展,把周围村子的资源也利用起来,打造本地的农产品和文创产品的品牌。”刘志亮表示。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刘冲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