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能让农民在家“躺着”种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24 10:59

种地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前不久,在四川的田间地头,农民开始用卫星“种田”了。不开玩笑,真的有10颗卫星在500多公里高的太空,拿着“高清望远镜”给“天府粮仓”的稻田小麦做“体检”。

如何实现卫星帮忙,农民在家“躺着”管理田地?记者采访了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环天智慧)品牌总监张毅。

问:从何时何地开始助力农民用卫星“种田”,相比传统方法有哪些好处?

答:环天智慧自2022年起通过自主发射的“环天星座”10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为农业提供精准监测服务。以四川眉山为例,我们通过“星瞰河山”平台实现了长势评估、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等功能。

就长势评估来说,我们通过在同一地点、多时序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来监测农作物长势,结合历史产量、作物模型和积温等气象数据,建立农作物遥感估产模型,并辅以实地采集数据进行校准。

从平台上直观地看,要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长得好,系统会标注为深绿色,如果有问题就标红色,比同期长势更慢,则用黄色表示……平台通过植被指数分析作物生长状态,为施肥灌溉提供依据。就效果来说,某水稻种植区通过卫星数据调整灌溉计划,不仅节水20%,还实现增产15%。

在土壤墒情监测方面,主要采用“卫星+无人机+地面物联网设备”空天地一体化系统来实现。具体来说,卫星加上地面物联网设备配合,反演出土壤水分含量,从而指导无人机灌溉,灌溉精度能达到“地块”级别,不仅使资源利用率提升30%,还降低了传统方法中人工核查的成本。

同时结合多光谱影像与AI算法,识别作物叶片的异常反射光谱,提前预警病虫害,一旦发现异常,比如某一片地出现病虫害等情况,马上通过“新眉农服”小程序推送给农民,好比一个“太空管家”,让农民在家“躺着”也能管理田地。

截至2025年6月,环天星座已面向各地政府及企业提供1500余次遥感数据支撑,累计获取遥感影像覆盖面积超过4亿平方公里。

问:除了种田,卫星还为农业发展提供哪些助力?

答:从大的方面出发,卫星能助力土地资源管理,比如识别“非粮化”“非农化”耕地,一旦发现“撂荒地”苗头,及时精准推送给相关方面,辅助整治撂荒地,监测河湖水质,保障灌溉用水安全等。

同时也能利用卫星数据分析作物产量分布、优化物流路线、降低运输损耗,帮助优化农业产业链。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