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陶坪村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偏远山村成“网红”打卡地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2024-11-14 23:33

“老支书”梁正选想不到,项目仅实施一年多,南川区德隆镇陶坪村就从过去的偏远山村变成如今的旅游目的地,吸引30万人次前去打卡。

梁正选口中的项目是以工代赈。简言之,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群众参与建设获得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扶持政策。

陶坪村是如何发挥“以工代赈”作用,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近日,记者走进陶坪进行了采访。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村公路变成了柏油路。受访者供图

借助“以工代赈”项目,村里的基础设施变了样

走进陶坪村,四周青山环绕、草木葱茏。村里入户便道、进村公路、旅游步道、产业便道四通八达,将居民点串联成珠,人居环境干净整洁。

然而,前几年陶坪村的发展并不如愿。

68岁的原党支部书记梁正选在陶坪当了30多年的村干部,对村里的发展如数家珍。他说,上世纪90年代村里修了一条出村的公路,“十一五”期间进行了硬化。后来由于管护不到位,一到雨天,村道就变得泥泞不堪,不仅影响村民出行,还制约产业发展。

如何破题?德隆镇陶坪村结合区位优势、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在市、区两级部门的支持下,去年该村成为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点。按照以工代赈建设方案,德隆镇陶坪片区将被打造成为全市展现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的示范样板。

据了解,陶坪村以工代赈示范区规划项目共14个,预计总投资约1.1亿元。其中提档升质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4个,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项目3个,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1个。

为帮助老乡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德隆镇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赈济”作用,依托项目实施,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返乡农民工、脱贫户就近务工就业。村民赵冬胜便是受益者之一。

2022年,赵冬胜返乡在陶坪村大茶岗(小地名)经营一家农家乐。除了接待游客外,一有空他就跑到工地去修路。“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且施工道路就在家门前。一天在家能挣200元,一家老小都照顾了。”谈起在家门口上班带来的幸福感,赵冬胜高兴不已。像赵冬胜这样,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目前有400多名。

截至目前,通过“以工代赈”陶坪村已改造农村四好公路11公里,入户便道9公里,旅游步道10公里,新增停车位500余个,96户村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

▲陶坪怡景高山露营基地 受访者供图

打通“肠梗阻”,深山“长”出致富产业

今年国庆黄金周,到陶坪游玩的游客不断,陶坪怡景露营基地更是一房难求,成为当地的热门网红打卡地。殊不知,露营基地落户该村并不容易。

袁瑾是露营基地的负责人。由于从小喜欢旅游,5年前她便打算辞去汽车金融工作,转行从事乡村旅游。后来,她来陶坪旅游,被当地的景色吸引,便决定在此创业。但落后的交通条件,让袁瑾望路兴叹。

与她一样,当地的乡村旅游同样面临成长的烦恼。陶坪村位于金佛山南麓,平均海拔1200米,是“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的重要节点和目的地,境内拥有10多个老院子等自然人文资源,但交通闭塞,绿水青山只能“待字闺中”。

变化始于以工代赈项目——去年初,随着以工代赈项目的加快实施,当地新修了旅游公路和景区步道、公路、水渠等配套设施。袁瑾看到了发展希望,投资600多万元,打造了村里首个高山露营基地。

水赞山泉公司老总代海波也看到了以工代赈项目带来的好处。为了做大陶坪山泉水产业,他忙着流转土地、订购设备,进一步扩大山泉水厂的生产能力。

随着硬化入户路、便民路、生产便道的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吸引不少村民返乡创业,先后发展起羊肚菌、辣椒、方竹笋等特色产业。

德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依靠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当地旅游资源被外界所熟知,一大批游客来此探险、打卡、度假。同时露营基地、民宿等项目相继落地。数据显示,去年当地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余万元,新发展羊肚菌基地130亩,黄精、玄参、大黄等中药材500余亩,解决就业170余人,偏远的小山村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激发内生动力,矛盾少了干群关系更和睦

事实上,“以工代赈”项目带来的变化远不止如此。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变化、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外,还激发了当地群众内生动力以及融洽干群关系。

赵三(化名)是陶坪村一社村民。去年6月,村里启动村道扩宽硬化时,需要占用他家几分地。刚开始由于认识不到位,老赵有些不理解。后来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以工代赈”政策,让老赵对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后来,他便主动让出了土地修路。

不仅如此,他还和其他务工群众一起把工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与村社干部、村民一起自觉当起了“义务监理”。

同时,镇村干部大力号召群众、发动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村支两委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支部和群众的聚合力。务工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加深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内生动力。

看到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曾经选择“逃离”的村民开始返乡,组建起“陶坪人家”志愿服务队,开展交通组织、秩序维护、旅游咨询讲解等志愿服务,为陶坪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谋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画卷在陶坪渐次铺展。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