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本好书送你读】光阴里的绚丽花朵——读葛剑雄《也是读书》有感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相海龙

2025-08-14 11:27

葛剑雄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知名的文化学者。今年年初,作为“陆海讲读堂”第二期的讲读人,他与重庆读者们分享了“何以中国”。他的随笔集《也是读书》,也成为第57期“百本好书送你读”推荐书目。

葛先生著作等身,却不是一位“沉闷”的学者,近年来在传统媒体与网络上有很高的活跃度与知名度,也正因为他所具有的严谨治学的功底、广泛渊博的学识和认真求实的精神,一直受到大家的热捧与喜爱。他的这本《也是读书》面世以来,就收到了无数点赞,颇受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立深有感触地说,书中“文章包罗万象,上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地理、文化,剖析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并且通过现身说法,将如何读书等话题娓娓道来,给人以启迪。”

《也是读书》在读书的话题上另辟蹊径,给了读者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获取到一种完全崭新的触动。如何读书?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实质上里面蕴藏着很深的学问。读书,是贯穿于每一位读书人一生的追求,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正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三问”一样,这“读书三问”,也是始终绕不过去的哲学命题,一直考验着读书人的心智,当然答案林林总总,却又千差万别,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爱读书,读一辈子的书”,但不能够“死读书,读死书”。无疑,葛剑雄在《也是读书》中给出了大家清晰明确且获得高度认可的答案。

《也是读书》写作时间横跨50年,集中呈现了作者在读书上的深厚积累与深刻思考,详细再现了其治学生涯中的心路历程,完整体现了一位人文学者内心深处的不懈坚守,透过这些回忆与感悟,让读者得到了重新探索读书、治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葛剑雄在自序《我们应有的反思》中写道:“只要不断反思,即使永远达不到这一境界,也能逐渐接近,所以在年近七十时,我想到的是‘七十而思’。这并不是说以前没有思过,而是思得不够,要永远思下去。”读而思,思而读,这种赓续往复,终究会淬炼成为打磨一个人鲜亮人生的合金链条。

《也是读书》收录了作者70余篇文章,主要包括序、跋、引言、后记和随笔等,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的学术追求,也展示了他对整个社会的独到观察,可谓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笔法老辣,文风敦厚,既像甘露,犹如陈酒,清冽而芳香,带给了大家特别的阅读享受。作者颇具匠心,以“读自己的书”“读我编的书”“读他人的书”“读研究生的书”等为主要架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布局紧凑,既有序地叙述了个人作品的创作主旨和经过,又有对朋友和同道等人著作的用心客观点评,还有对自己学生作品的深情寄语。透过这些高质量的文章,作者的学术研究之精,涉猎之广,可见一斑,才使得他能够自如地在博古通今和纵横捭阖里,用文字为大家创造出悦目的连绵风景。读罢这些文章,发现既有高度的思想价值,又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充满了读书的高雅乐趣和人生的细致省思,极好地展示了作者在学术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写作上的认真思考。

书,永远是读书人最佳的伴侣、最好的朋友与最亲的知音,是一种永远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不离不弃。在葛剑雄《也是读书》翔实的文字叙述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与书相关的浓厚趣味,其中的借书、购书、藏书和护书等内容,在字里行间荡漾着光阴的动人和有趣故事,有年少时期读书时甘霖滋润的愉悦,有青年时代刻苦求知中的艰辛,更有人到中年后对读书的一份理性与笃定,正是这一份难得的理性与笃定,却在人生的一个个转角处,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作者在书中以“碎石”作为一种隐喻,为大家昭示出读书和求知的路径,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他说:“碎石的个体是坚硬的……碎石的团体是灵活而富有韧性的……碎石可以一时被尘土或积雪覆盖,但尘土和积雪不能持久,而碎石永远存在。”实际上,碎石不“碎”,正是这一块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碎石”,可以很好地铺就了一个人不断前行的人生道路。

在当今社会,自媒体的极度嘈杂,人工智能的急速裹挟,人们面对着过多的诱惑,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如何找到破解的“良药”,葛先生这本真挚而厚重的文集,或许能给人们许多沉淀的勇气,可以让每一个人在与作者静心对话的同时,能够从内心里升腾起勇往直前的力量。

《也是读书》既是葛剑雄关于读书的一次深入分享,更是对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一场深刻探索。尤其是在当下,当更多的人再也离不开各种屏幕的时候,它起到了急切呼喊的作用,意在让人们能够回归到纸质书本里,重拾阅读的美好初心,汲取沉淀在日月里的动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去做一位用心的爱书者,成为一名优秀的读书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兰世秋 主编: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