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小说集《石桥村》:时代变迁中的农村缩影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陈刚权

2025-06-19 09:00

近读谷语短篇小说集《石桥村》,书中共收录16篇以石桥村为背景而创作的短篇小说。《石桥村》在塑造一个个典型人物形象的同时,深情地表达了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

作者谷语本名马迎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诗人奖新锐奖。《石桥村》是“康巴作家群书系·第六辑”的文学作品集之一。石桥村坐落在野水河畔,百来户人家星星点点散落在两岸。石桥村人朴实,心眼好,日子虽不富足,但过得踏实。社会在发展变化,公路修进了石桥村,青壮年随着公路离开了石桥村,留下的更多的是老人和小孩。读罢此书,有几点感受。

一是彰显了农村妇女的淳朴大爱。部分坚守在农村生活的女人,在没有男人的帮衬下,既要扛起种庄稼的重任,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孩。《春汛》中的她,丈夫外出打工杳无音信,她在家照顾着婆母和一双年幼的儿女,日夜思念着丈夫能够回来。结果盼来的是丈夫有了外遇的消息,还另有了两个孩子。丈夫带信回家要和她离婚,以便那两个孩子上户口读书。经过痛苦的思考后决定同意离婚,她想到的是那两个无辜的孩子。

二是述说了乡村青年的婚恋危机。农村青年群体,尤其是坚守在乡村的青年,受经济、社会及生活条件的影响,其婚恋危机逐步显现。《枫叶红了》中的程芳和程虎,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待到准备结婚时,程虎突然丢掉程芳,同城里有钱的姑娘结婚了,程芳心中却一直放不下他,无比痛苦。当程虎出车祸摔断腿和城里姑娘离婚后,程芳再度走进了他的生活,却在日后生活中对程虎折磨,显然是对他“不忠”的惩罚。《娟子》中的娟子和二娃,也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青年,双方大人都以为要成为“亲家”的时候,娟子却在外出打工后,看不上二娃而告吹。后来,娟子被人抛弃离婚后回到竹林湾,两人心中都还装着对方,也有和好的想法。可娟子在家生活了小段时间后,觉得不能像母亲那样老死在竹林湾,拒绝了留下来。

三是关注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随着农村青壮年的离开,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逐渐增多,有的因为失去子女,有的因为不愿跟着子女进城,他们只能与狗为伴,艰难地度过余生。《老人、孩子和狗》中的爷爷,在儿子从工地上摔死、儿媳妇丢下3岁孙子走后,他艰难地抚养孙子到7岁,儿媳妇却以孩子的教育为由要来接走孙子。爷爷经过艰难的思想挣扎,仍让儿媳妇接走了身边唯一的亲人——孙子,他只好与狗为伴。

掩卷沉思,《石桥村》虽算不上一部大作,但它关注当下,关注农村,紧跟时代脉搏,书写了当下农村的发展变化。文学是植根于人民的艺术,把眼光聚焦于人所构成的社会,特别是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况,这才是文学的意义所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吴国红 主编: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