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当回乡建房遇上了伦理——读盛可以中短篇小说集《建筑伦理学》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陈兴云

2024-12-27 18:06

一个人在外谋生,其实也没有挣多少钱,但是得回老家建房子——多年来这在农村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然而,一个女作家回老家农村建了房,并且将它几乎完整地“照搬”下来成为一篇小说,还触碰了建房过程中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使乡村伦理遭遇了暴烈之痛。

女作家盛可以的中短篇小说集《建筑伦理学》(作家出版社),向读者描述了这是一次“仿佛炼狱重生”的经历——它远非只是砌砖添瓦,而是需要面对乡村伦理下诸多猜忌与纷争,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纠葛、返乡者身份问题、女性在原生家庭中的地位问题等等。

首先是对亲情之间的伦理考量,使得万家内部的矛盾不断升级。千里之外的女作家万紫,在账户余额只有几千块且有房贷与借款的情况下,却做出了“回乡建房”这个自不量力的决定,因为母亲总是在电话中说起老屋早就无法遮风避雨——她也由此掉进了乡村世俗和伦理价值的泥淖。首当其冲的是万紫与年迈的母亲、同住一屋的大哥万福、大嫂阿桂夫妇直接的矛盾纠葛。按理说建房因母亲刚需而起,但母亲却因思想局限,或因妯娌之间的挑拨,后来质疑建房的动机、房屋用途、房屋权属等等问题。而万福夫妇由于自身生活拮据,满以为房建好后可以坐享其成,没想到万紫却要他们夫妇出一部分钱。不仅如此,中间还裹挟着万紫与大姐万红和她的第三任丈夫、二哥万寿的遗孀阿桃,以及万明、万固、万莉等几个侄甥的交集或冲突。在大都市工作的万紫有着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思维与价值观,她在电话中说服阿桂“出资15万,收获一套价值80万,或者100万的房子。”然而开工没多久,万福却突然打来电话说房子无论如何不建了。万紫从阿桂这里得知,令大哥夫妇中途撂挑子的原因,居然是担心房子建好后大姐万红要住进来。后经万紫千般努力,房子即将竣工,但她也不得不考虑和挑明房产权属问题,加之母亲的揣测和传话,万福竟然向万紫发出了恶意恐吓。

其次是与特定关系人的艰难争锋,展现出利益最大化的“建筑伦理学”。为了回乡建一处像样的房子,万紫找了大都市的设计师设计图纸,又通过网络找来报价和为人相对“靠谱”的承包方荣总,但荣总签约后,转手就将工程转交给混迹于乡村的包工头王总。王总如法炮制,把具体工程交给一家很普通的工程队。之后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万紫不得不在其中摸爬滚打,用大量精力来直面与工程三方的纷争,从房屋开建一直到中途停工复工、工程收尾、竣工结算,历时一年,整个过程各种矛盾此起彼伏、反复碰撞。

拥有一所漂亮的房子,反映了一种审美观,也是城乡居民的价值追求,这本该是一件无比愉悦的事。然而,小说《建筑伦理学》叙述的故事并非个例。“回乡建房”引发的伦理问题,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社会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揭示出传统伦理正在被金钱所吞噬,同时也表现出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文化伦理观念的差异。小说里,女主人公最后在现实与亲情中达到和解。对作者而言,这是一部“如建筑般从真实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小说,不仅有着非写不可的创作欲,也具有特殊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不妨把《建筑伦理学》看作一种警示,它呼唤的是正常伦理下的人间一切美好的回归。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