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指尖咆哮,《黄河》激荡山城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聂晶 郑宇 张质

2025-09-01 09:01

当长江与嘉陵江的涛声在山城夜色中交织,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一曲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即将在两江交汇处的重庆大剧院回荡。9月1日晚,著名钢琴家郎朗将与重庆交响乐团携手,用黑白琴键奏响这曲跨越时空的民族壮歌——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他时隔7年再度完整演绎《黄河》全曲。为探寻这场演出背后的故事与情感,8月31日晚,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在郎朗彩排结束后,与他展开了一次对话。

▲8月31日,重庆大剧院,重庆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排练现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钢琴协奏曲《黄河》自1969年由《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它将西洋协奏曲的宏大结构,与中国民间音乐如船夫号子般深沉融合,让作品不只是一段旋律,更化作一幅声音的抗战史诗。

而郎朗,与这部作品已经相伴超过30年。

“我从10岁就开始弹《保卫黄河》,现在已经弹了30多年。”郎朗在接受专访时语气郑重,“它是我弹得最多的中国作品,没有之一。”

哪怕7年未曾公开演奏全曲,他依然清晰记得每一段乐思如何起落、每一次情绪该如何铺陈。“这次在重庆,尤其是第三、第四乐章,我有了很多新的理解。有些段落以往处理得偏乐观,但这次我更强调其中的悲伤与凝重。”他形容《黄河》像一位老友,陪他走遍世界,也见证着他从一位沈阳少年成长为国际钢琴家。

▲图为郎朗在排练现场激情演奏。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这份对《黄河》的深情,在郎朗过往的演绎中早已显露无遗。今年7月,他曾在黄河壶口瀑布畔奏响此曲,奔腾的河水与激昂的旋律相融,“像火焰一样喷薄”;而在美国林肯中心的演出中,他甚至因旋律中的情感冲击不禁落泪。“我每次弹《黄河》都会流汗,因为它需要全情投入,需要把自己代入到那段历史里。”

也正因此,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节点,郎朗再次选择《黄河》,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而选择在重庆奏响这首钢琴协奏曲,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英雄的城市重庆,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弹奏《黄河》,我会有更多的感触。”演出前,郎朗便对重庆充满期待。这座曾在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城市,有着与《黄河》精神高度契合的坚韧底色;而两江交汇的地理特质,更让他仿佛能从江水的奔流中,听见与黄河同源的澎湃力量。

▲8月31日,重庆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排练现场,郎朗与指挥讨论演奏细节。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这份期待,在彩排现场便化作了与团队的默契协作。彩排中,郎朗和青年指挥家尹炯杰不时停下讨论,细致打磨每一个乐章的处理方式。谈及与重庆交响乐团的这次携手,郎朗毫不吝啬地赞美:“重庆交响乐团进步很大,比如在声音爆发力的处理上,这次合作令人震撼。”外界将这次合作称作“在琴键上共同弹奏民族魂”,而郎朗则有着更朴素的期待:“希望我们能把最强音和最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让观众在旋律中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今晚,重庆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将在重庆大剧院正式奏响,当观众听到这熟悉的音符时,他们也许会明白:有些旋律,永远不会过时;有些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