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小说跨越9国,茅奖得主徐则臣新作《域外故事集》首发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欣 实习生 刘名扬

2025-08-19 21:16

历经15年的心血淬炼,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捧出了他的最新力作《域外故事集》。在这部集子中,他以9个国家为背景完成了10篇域外题材小说,讲述了美国、智利、白俄罗斯、德国、乌拉圭等地的风土人情与奇谭传说,展现了当代中国作家在进行跨文化探索和叙事方面的最新成果。日前,《域外故事集》新书首发式亮相上海书展,以“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与中国重逢”为主题,徐则臣与茅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等展开对话。

历时15年跨越9国的“文学远征”

身为年轻的“70后”茅奖得主,徐则臣的创作根系深深扎入中国经验的土壤,无论是对底层青年挣扎的刻画,还是对运河故乡时空肌理的挖掘,都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以及将个体命运熔铸于国家历史的决心。这份深厚的本土性和现实观照,被视为他“文学远征”的坚实起点。

从运河故事到全球视野,地理空间的真实质感,始终是徐则臣作品的基石。他曾在德国、白俄罗斯、智利、美国等20多国驻留,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体验。“这本《域外故事集》虽然只有10个故事,却如同一场漫长的‘文学远征’。”他回忆,集子里最早的两篇《古斯特城堡》《去波恩》完成于2010年,随后因创作《北上》等长篇小说而暂时搁置写作计划。直至2020年,特殊的居家生活让他重拾这一主题,最终完成所有故事。

▲《域外故事集》。译林出版社出版

说起这部“延宕15年”的作品的创作初衷,徐则臣坦言:“那段时间整天关在家里、闷得慌,特别想开窗户透一口气。一扇是现实的窗户,一扇是我们内心的窗户。所以就想写一点远方的故事,想把这些年去过的一些国家、见过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写出来,最后就呈现出这10篇横跨9国、半真半假的小说。”

那些发生在地球不同角落的故事看上去颇有些荒诞不经:在瓦尔帕莱索,三个吉卜赛女人用塔罗牌预言了抛锚的汽车;在麦德林,一场蒙面文学朗诵隐藏着游击队员的身份秘密;在奇琴伊察,寻找玛雅面具的旅程揭开了家族跨越百年的失踪之谜……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徐则臣,试图以接续《聊斋志异》和唐传奇的中国古典传统,以魔幻现实笔法将孤独、身份、乡愁与追求的主题融汇在一起,探讨不同文明的碰撞摩擦与交流对话。

一个故事呈现一个国家,是徐则臣精心设定的。“我希望把在各国看到的风物、人情、地理等相关东西,尤其是与中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浓缩到一篇小说里,从而给读者呈现出更强烈的对比感与差异性。”他说。

扎根于中国叙事传统的跨文化探索

《域外故事集》被视为徐则臣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之作,书中既延续了他对跨文化命题的深刻理解,又以叙事实验和全球视野刷新了当代文学的表达维度。既有古典的民间的,也有现实的魔幻的,是志怪奇谭,也是游记小说。有评论家认为,徐则臣“把金字塔的废墟写出了狐气”,“创造性地将《聊斋志异》的古典志怪传统嫁接到马尔克斯式的魔幻现实场景中”。对此,徐则臣表示:“我希望能够将《聊斋》里那种穿越的、人鬼之间的,阴阳两界可以迅速弥合的那种写作手法,应用于现代语境下不同文化、不同人种的碰撞与融合中。”

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同样具有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他看来,《域外故事集》半真半假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读者对叙事界限的好奇心。阿来饶有兴致地将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本书所写进行对比,他发现背景其实高度重合,“同样的出发地,同样的目的地,为什么火车上这些事情我就遇不到?为什么奇遇都跑到这本书里?”他认为,这种创作恰好揭示了小说的核心价值,“这给我们的生活增加无数的可能性,让我们再来想象这种可能性”。

▲徐则臣与阿来在新书首发式上。出版方供图

从作品文学价值的角度,阿来尤其强调,《域外故事集》有力地反驳了中国当代文学创新停滞的观点。“过去我们过分地炫技,直接照搬外国叙事的观念和形式;而今天我们的小说在拓展,也在内化。即便是外国题材的跨文化书写探索,也深深扎根于中国叙事传统。从这个意义上,我自己非常喜欢《域外故事集》。”对于徐则臣在小说叙事空间与形式创新上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带来的成功,阿来直言,“作为同行,我非常高兴。”

在阿来看来,《域外故事集》让他想起了《聊斋》《阅微草堂笔记》这类志怪小说的写作方法,“刚打开书,我以为封面上的几个关键词在骗人。但是慢慢读来,我感觉有一种诡异的气氛出现,富有中国志怪传统的独特味道开始飘逸出来。”他特别欣赏徐则臣采用的叙事技巧:自然设置又巧妙消解悬念、反俗套制造奇异感,“表面看并没有故意制造气氛,但气氛已经存在;没有刻意去设置重重悬念,但悬念其实已然形成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