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消息从重庆传出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2025-08-10 18:31

“各位听众, 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0日,位于重庆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突然响起,播音员潘永元、靳迈一边抹去难以抑制的泪水,一边语气沉稳地传递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日本无条件投降不是在1945年8月15日吗?为何提前5天,重庆就知道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8月10日,重庆市档案学会理事长唐润明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揭开谜底——

1945年8月10日

日本投降消息从东京直达重庆

顺着小路走进沙坪坝区下土湾6号,一栋青砖灰瓦平房进入眼帘。 鲜有人知的是,抗战时期,这里曾是让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在地,更不为人知的是,80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就是从这里传向全世界。

时间回到80年前的今天,地点:重庆。

▲1945年8月10日《新华日报》号外。 资料图片

夜晚的重庆城里夜市哄闹,人流熙攘,求精中学美军总部里,美国魏德迈将军正在宴请美国大使,林园官邸正在欢迎新到任的墨西哥驻华大使……此时,在美军总部里的士兵们突然传出欢呼声,日本投降的消息遥遥传来,首先抵达了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重庆。

为何提前5天重庆就收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唐润明说,1945年8月10日,日本正式向中、美、英、苏四国转达无条件投降的请求。

当天傍晚,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收听到东京发出的英语国际广播,称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愿意无条件投降。

晚上7点左右,这一消息被设在重庆渝中区两路口的美国新闻处证实,美国新闻处立刻向中国方面通报了这一消息。

当晚,日本愿意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就从重庆通过无线电波传向了全国、传向了世界。

南京的汪伪电台技术部值班技术员谭保林,听到重庆的这一消息后,趁机房没有日本人,卡断“大东亚联播”,改播重庆电台新闻。播出后,南京沦陷区的人们燃放鞭炮庆祝,让日军乱作一团。

而此时的重庆城,也早已陷入狂欢的海洋。

整个山城因为这条消息的到来沸腾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如潮水般涌向街头、广场,欢呼声、狂吼声、歌唱声响成一片,不管认不认识的人都在握手甚至拥抱。

而这,只是重庆城欢庆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开端。

1945年8月15日

重庆“成了一个欢声的大海!”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一百多年来屡遭列强蹂躏的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来入侵的完全胜利。

此时此刻,全世界人民都在欢呼,美国《生活》杂志的一名记者,在纽约时代广场,抓拍到一位从战场回来的水兵,激动地搂着陌生姑娘激吻。这就是后来被誉为经典摄影作品的《胜利之吻》。

而在同一时间的中国重庆,记者们也奔走在欢庆胜利的重庆街头,用他们的笔真实地记录下了重庆人民迎接抗战胜利的狂欢。

翻开一份份老报纸,让我们从80年前的墨字中,再次感受重庆城的狂欢盛景:

《大公报》的记者在《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全城》一文中,生动描绘了人们的心情:“过年没有这么欢喜,中了头彩没有这么多人同声叫好。人们还记什么呢?物价吗?去他的!秋老虎么?稀什么奇!黄金抽四成么?全都奉献也算不了什么,只要留下盘缠钱回家!这份喜悦,超越了平日里的任何欢庆,人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的光明。”

另一位《大公报》的记者陈凡,则用更加直接的言语描述了当晚的情形:“昨天晚上的重庆,成了一个欢声的大海!一个精神的原子弹落到重庆来了——日本宣布投降! ‘今日不做生意了。小鬼已倒台,还不痛快地开心一下。’连平日里忙碌的商家,也加入了这欢乐的海洋,暂时放下了生意的烦恼。”

另有媒体报道:“糖果店的食品供不应求,忙坏了伙计,笑坏了老板。凡是曾贩卖过鞭炮的店子,都因为炮竹售完,深恐无货供应肇祸,纷纷闭门大吉。结果,还是有几家专卖鞭炮的店号大门,被狂欢的人打得粉碎,老板认为是喜气盈门,宪警则在旁鼓掌狂笑。这份对胜利的渴望和热情,让一切规则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新蜀报》的记者任浪萍则这样写道:“磁器口一露宿的瞎眼叫花,闻得鞭炮声,忙问啥事,知是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他便抛去破碗、竹杖,作疯狂地吼叫。乱吼乱跳一阵,附近水果摊被他踩翻好几处。要是在平时,叫花真是凶多吉少。但是摊贩不仅不发怒,反去抱着叫花,喊:安逸!”

唐润明说,这些文字里记录下的一个个细节,全部来自重庆的街头巷尾,白描式的一字一句,将人们狂喜的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1945年9月3日

飞机空中投下照明弹庆祝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隆重举行。唐润明说,这一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消息传到重庆之后,大街小巷的各商店门口,都贴出了大小一致的V字形红纸标语,商人们大肆采购鞭炮,柏枝等抢手货物。因为第二天,抗战胜利的庆祝活动,就要在这座英雄之城里举行。

1945年9月3日上午,空前规模的庆祝大会在较场口正式启幕。

▲1945年9月3日,重庆各界举行胜利大游行。资料图片

上午9时整,重庆市电力公司拉响了解除警报的长音,各工厂、轮船也同时鸣放汽笛,尖锐的汽笛声在重庆城上空持续了十分钟,象征着14年抗战结束、和平安宁到来。

随即,嘉陵江上的中国军舰鸣礼炮101响,传遍山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的14年,多少痛苦、屈辱、恐惧、仇恨、愤怒、盼望和凛然无畏,随着礼炮的一声声炸响,从所有人的心中变成往事。

《新华日报》的记者写道:“会场上空系一活动地球,上书‘世界和平’等字样,市民都仰首翘望。”“大会开幕时,天空中,有一架飞机在散发传单。不久,又有七架一队空军飞成‘V’字形凌空而过。”

唐润明说,庆祝大会结束后,各界大游行随即开始,约有10万人参加。游行队伍由在渝美军驾吉普车和摩托车担任前导,浩浩荡荡地穿过重庆的主要街道。

整个上午,重庆街头巷尾人潮拥挤,交通为之断绝6个小时。市民们舞龙舞狮,燃放鞭炮,庆祝活动持续了一整天。

白天的狂欢游行并不能完全表达人们对胜利的喜悦之情。3日晚上,飞机开始从空中投下一颗颗照明弹,各防空照测队一起放射探照灯,各公司、银行、商号的彩灯五彩缤纷,使山城的夜空如同白昼。

▲获知抗战胜利的重庆市民通宵达旦地狂欢。资料图片

较场口在演出露天川剧、中央公园在放映露天电影、山城的大街小巷流星飞舞、火光四溅、人声此起彼伏,势若山崩。

80年光阴流转,重庆城率先获知并发出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的壮阔画卷,依旧激荡人心。从1945年8月10日无线电波刺破长夜点燃山城,到8月15日全城化作欢声大海,再到9月3日照明弹辉映和平的夜空——这座英雄之城,既是胜利消息的首发站,更是民族情感奔涌的闸口。

那些街头巷尾的狂喜、商贩乞丐的忘情、探照灯下的璀璨,无不铭刻着血泪浇灌后的喜悦与尊严。重庆,见证了中华民族洗刷百年屈辱的荣光时刻,那照亮山城的胜利之光,永恒昭示着和平的珍贵与不朽。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