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的夜宴如何布置,你可以亲手试试看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实习生 胡思佳

2025-07-05 18:24

深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那描绘南唐名士夜宴盛景的548厘米恢宏长卷,如今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活”起来。

▲文创实拍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7月5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与活动部主任池林表示,这个暑假,博物馆的重磅文创产品“MASK熙载”创意积木即将与观众见面,这款即将上市的文创产品将明代才子唐寅的传世摹本,化作了可亲手触摸、自由拼搭的文化体验。现在,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欣赏这幅“十大镇馆之宝”的细节,更能亲手“布置”一场跨越时空的韩府夜宴。

让沉寂的国宝通过创新设计的力量“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如今全国文博单位都在探索的创新路径,在这个赛道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也不甘人后。

▲文创实拍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据“MASK熙载”设计负责人、重庆文博展览有限公司产品开发设计师李瑶介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的《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不仅以548厘米的恢宏长卷再现了夜宴的六幕繁华——从“侍女报信”的序幕到“宾客酬应”的尾声,更因唐寅融入明代审美而独具特色。

如今,“MASK熙载”积木精准捕捉画中精髓,将屏风上清雅的吴门山水、人物的服饰妆容,乃至明代流行的单枨家具,悉数转化为积木模块。观众不仅能亲手“复刻”画中场景,更能突破原作框架,按心中所想重组这场穿越时空的雅集。

李瑶说,这款积木远不止于静态展示。其核心魅力在于极强的互动性与可延展的创意玩法——经典人物化身百变玩偶,配有万能连接件,轻松变身为个性冰箱贴或随身钥匙扣,让历史人物点缀现代日常。

▲文创实拍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期待年轻人在拼搭屏风案几、组合宴乐人群的趣味过程中,触摸到唐寅笔下那份“写自己想写的诗,画自己愿意画的画”的潇洒心境,让厚重的文化以轻盈姿态融入生活。

“MASK熙载”所依托的原作,其入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本身便是一段承载人间温情的传奇:1951年,重庆市民汪策先生因困顿求医,致信时任西南博物院院长冯汉骥。一句郑重的承诺,让包括此卷在内的珍贵文物得以由国家购藏,避免了流散的命运。

如今,“MASK熙载”的诞生,正在让这卷历经沧桑的“国宝”焕发新生。它精准契合当下年轻人“可玩、可晒、可收藏”的文化消费偏好,将画中唐寅寄托的怀才不遇之叹,转化为大众可参与、可分享的文化创造乐趣。

池林说,当千年古画遇见现代积木时,历史的回响便在你拼合模块的指尖悄然流动。亲手布置韩熙载的夜宴,不仅是在搭建一方微缩景观,更是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体验文化传承的鲜活脉搏。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杨潇   审核: 聂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