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唤醒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中国高校生态艺术联盟成立
2025-07-05 18:06
7月4日,“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高校生态艺术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共同探讨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艺术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正以其独特方式介入生态议题,丰富绿色发展内涵,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生态艺术作为融合艺术学、生态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兴交叉领域,正在成为高校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命题,高等艺术教育必须主动肩负起历史使命,以艺术为桥梁,唤醒公众生态文明意识,重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在“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高校生态艺术联盟成立大会开幕式上,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致辞表示,四川美术学院于去年底率先成立“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多所兄弟高校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校生态艺术联盟”,旨在系统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艺术教育绿色转型的理论体系、实践路径与发展范式。
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孙世芳,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分别围绕“‘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五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成就与启示”“中式博物•世界典范”“命名与再命名的‘生态艺术’”等主题,分享了精彩观点。
主旨演讲后,主办方举行了中国高校生态艺术联盟成立仪式。该联盟旨在汇聚全国艺术与生物圈领域优势力量,致力于打造生态艺术跨学科、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生态艺术理论研究、实践创作、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机制化、系统化发展,聚焦生态艺术的中国表达与世界传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文化智慧与高校力量。
联盟成立仪式上,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焦兴涛发布“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共识”,并宣读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名单。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共识”由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等科研机构,以及全国多所高校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讨达成。该共识从以生态艺术引领教育创新发展、以艺术跨界协同夯实理论根基、以精品艺术创作凝聚生态共识、以“生态艺术+”路径赋能绿色转型、以生态艺术叙事拓展国际传播空间等五大方面出发,探索“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美丽中国’建设进入深水区,生态艺术正以其独特价值,成为贯通学术研究、联结公众认知、赋能社会服务的重要纽带,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力支撑。”唐青阳表示,下一步,四川美术学院将以研究院为核心,整合汇聚校内外教学科研资源,聚焦“生态美育、生态传播、生态设计”三大核心方向,着力打造“高地—阵地—基地”产学研用联动格局。
同时,川美还将携手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与兄弟高校,在重庆雪宝山、阴条岭等重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艺术大师创作营”等项目,推出一批融合文化底蕴与科学价值于一体的标志性生态艺术成果。学校还将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开设生态艺术课程体系、创设“科普+美育”工作坊、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等举措,教育引导青年艺术家们将生态伦理、自然美学融入教育教学、创作科研与实践行动,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勇担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的新时代生态艺术人才。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