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重庆“电影基因”:500部影片为何独宠这座魔幻之城?
2025-07-01 15:57
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立体魔幻,这是重庆自带的“电影滤镜”。事实上,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重庆早已成为全球电影人的灵感源泉。近10年间,500余部佳作如《坚如磐石》《少年的你》《刺杀小说家》在此取景,让洪崖洞的璀璨灯火、李子坝轨道穿楼、黄桷坪涂鸦街一次次惊艳银幕。
▲九龙坡区黄桷坪涂鸦街,游客们正在打卡拍照。(资料图片)记者 郑宇 摄
7月3日,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重庆永川拉开帷幕,这是时隔7年后中国再次主办该电影节,也是上合组织框架下首个以“电影+科技”为核心的国际文化盛会。这座山水之城与电影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为何电影节“花落”重庆,选在永川?记者深入探访发现,重庆的吸引力远不止网红景观——从地质奇观到市井肌理,从历史纵深到未来想象,这座城市的每个褶皱都藏着令电影人痴迷的叙事密码。
光影百年,重庆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而中国人自己拍电影,到今年也正好120个年头。120年来,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经典影片。而重庆,是提到许多优秀影片时,不能不提到的地方。
1938年,随着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央电影制片厂等纷纷内迁重庆,这座城市成为中国战时电影制作中心,《东亚之光》《火的洗礼》等抗战电影在此诞生。其中,在重庆拍摄的故事片《中华儿女》还曾获捷克斯洛伐克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是中国最早获国际荣誉的电影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抗战期间,重庆的各大电影机构就拍摄了200多部各类影片,这些影片不仅代表了民族政治利益,也对中国电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后方电影”时代。
南岸区文物保护单位——黄家巷公馆建筑群,就是中央电影摄影场曾经的办公和拍摄地。尽管摄影场早已搬离,旧址也稍显破败,但电影在重庆的痕迹没有消失,光影深深地烙印在了这里的每一块白瓦青砖,为这座山水迷雾之城增添了一份电影质感。
▲南岸区铜元局街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打卡重庆铜元之光观景平台。(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郭旭
进入21世纪,重庆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历史人文开始频繁出现在大银幕上。2002年,巩俐主演的电影《周渔的火车》镜头下,长江索道轿厢缓缓到站,乘客们就在这里穿过长江到达彼岸;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以重庆为背景,演员黄渤在苏家坝立交一路狂奔的镜头成为经典。此后,《火锅英雄》里的防空洞火锅、《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鹅岭天台、《少年的你》里的魁星楼与皇冠大扶梯……重庆的立体空间、市井烟火、赛博朋克气质,是受电影人青睐的“天然片场”。
硬核实力,打造电影工业新地标
如果说重庆的城市风貌是吸引剧组的外在因素,那么永川科技片场、两江影视城等产业配套,则是让重庆成为“剧组刚需”的核心竞争力。
永川科技片场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已建成2期。这里拥有亚洲顶尖LED虚拟拍摄系统,提供多元顶尖生产环境。相比传统摄影棚,永川科技片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平均可为剧组提升40%拍摄效率,虚拟拍摄棚使用率超90%,拍摄档期已经排到2026年第一季度。
▲夜景下的永川科技片场。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片场2期尚未建成时,记者曾经目睹影片在1期800平方米虚拟拍摄空间的成片过程,无论是广袤无垠的沙漠还是夕阳西下的小桥流水,抑或是繁星点点的神秘星空,经由一块块冰冷的电子屏幕变成了生动的图像。这些实时渲染输出的高品质画面,让剧组“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成为了可能,大幅节约了置景成本和等待时间。此前在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奖的《狂野时代》,就将永川科技片场作为主要拍摄点位。
“不同于横店、象山等影视拍摄基地,永川科技片场没有实景搭建,而是一整套的工业流程化体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永川科技片场运营商达瓦科技董事长卢琪表示,《狂野时代》这样的大体量项目选择永川,首先是这里具备了承接大制作的能力,同时能够联合上下游企业为其提供完善的服务。记者了解到,目前达瓦科技已经带动了超过150家产业上中下游的制作公司。
两江国际影视城,则是一处宛如时光隧道般的所在。它以巴渝文化为底蕴,通过仿古建筑,将人们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却又充满独特魅力的时期,《一九四二》《开罗宣言》等历史题材影片均在此拍摄。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影视基地。如,江津白沙影视基地以其保留完好的老建筑和老街,成为众多年代剧的拍摄首选地;大渡口四号仓库影视基地集摄影棚、道具器材库、录音制作棚于一体,为剧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武隆天生三桥影视基地,以大娄山脉之雄、武陵风光之秀、乌江画廊之幽,引得《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电影先后来此取景。
▲永川科技片场。记者 梅耀 摄
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帆,曾与本土电影人一起创作《白云·苍狗》《岁岁平安》等影片,获得金鸡奖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项提名。在刘帆看来,重庆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导演和摄影师提供了影像叙事的无限可能,“尤其是以永川科技片场等影视基地为代表的电影工业新地标,为重庆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甚至让人看到通过科技力量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刘帆充满期待地表示,借着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这样的国际化平台,让重庆本土电影人能够得到更多滋养,从而让重庆搭台、中国唱戏乃至世界唱戏形成闭环,也让电影的追光打在重庆。
产业崛起,构建电影全产业链生态
重庆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拍摄场景和硬核的片场设施,还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大力引导。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影视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支持、项目审批、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比如,修订完善包括影视在内的重大文艺精品奖励实施办法、重大文艺精品项目创作生产资助办法,健全影视精品创作全周期质量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电影“扶垚计划”、上线“文化·光影重庆”应用等。
在政策的扶持下,重庆电影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记者从重庆市电影制片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协会汇聚了达瓦科技等一批电影行业领军企业。重庆市电影制片行业协会理事长裴云纲介绍,由协会运营的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近5年累计服务《坚如磐石》等剧组500余个,协调拍摄场地近5000处。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渝派影视作品映入观众眼帘,如重庆主投主创的电影《开山人》入围第二十届华表奖“最佳农村题材影片”提名名单。6月30日,记者在国家电影局最新公示的电影备案立项信息中看到,重庆影视制作公司在今年5月就备案了4部影片的拍摄。
此外,重庆还积极举办各类电影活动,提升城市的电影氛围和影响力。除了即将举办的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2024年重庆还举办了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成为国内首个聚焦“电影科技”的专业活动。而本土成长起来的重庆青年电影展已经举办到第12届,无数青年创作者从这里启航追梦、圆梦。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为电影人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重庆电影产业的发展。
为何在永川?电影节的“天时地利人和”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为什么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花落”重庆永川?“‘科技’是本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一大特色,而‘科技’也是永川培育壮大电影产业的一大亮点。”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永川区委书记关衷效曾经做过这样的回答。
事实上,关衷效的回答背后,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本届电影节的主题是“科技光影·上合风采”,开闭幕式都将在永川科技片场2期5000平方米的虚拟摄影棚进行,这是国际电影节盛典活动首次在电影科技影棚内搭建举办,无论舞台制作数控技术运用的数量还是难度,都堪称电影盛典之最,电影节执行团队——电影频道导演团队,在挑选场地时特别选中了永川科技片场,并且导演组认为也只有在永川科技片场才能够实现这一现实与虚拟交融的视觉盛宴。
▲永川科技片场二期,这里将作为电影节开幕式的主场地。记者 梅耀 摄
同时,作为培育建设中的市域城市副中心城市,永川近年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科技影视产业,进一步补齐了影视产业链条,推动“拍重庆”向“重庆拍”转变、“传统摄制”向“数智赋能”蝶变。此外,永川还利用西部职教基地的优势,打造产城职创一体化影视人才联盟,在培影视人才5000余人,能够输送虚拟拍摄、人工智能视效制作、影视数字资产生成、美术动画、影视器材操作等应用型人才。
从抗战烽火中的胶片坚守,到虚拟拍摄时代的科技领跑,重庆与电影的缘分早已超越简单的“取景地”关系。当上合组织国家的电影人齐聚永川,我们期待着更多“重庆造”电影在世界绽放异彩。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