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90后”的抗战记忆|《重报艺文志》特别策划今起推出!5位老人,5座城市,5段记忆
2025-08-28 17:56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岁月峥嵘,往事并不如烟,历史并未走远。80多年前,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深重苦难,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屈不挠,在中华大地书写下不屈壮歌,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不忘国耻,铭记历史。如何更好地铭记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来自千千万万个普通生命的个体记忆,无疑是弥足珍贵且生动鲜活的宝藏之一。然而,经历战乱、动荡与时代变迁,个体记忆最容易被遗忘。光阴流转,人生无常,一代代人正在老去,随着个体生命的光芒渐渐黯淡,无数记忆正在风中飘散。
重庆,曾是中国抗战大后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这座英雄之城,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今天的重庆文艺界,还生活着一批90岁左右高龄的老人,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曾在各自的生活轨迹中亲历抗战时期的人生百态。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拜访了5位曾亲历抗战的重庆文艺界老人。80多年前国难之中,他们分别生活在重庆、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目睹过抗战大后方和沦陷区的真实生活;80年后,定居重庆的他们,向记者讲述了各自记忆中的抗战时光。
5位老同志中,88岁的王静年纪最小。她出生在重庆一个富商家庭,是红岩烈士王朴的胞妹。她后来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曾任重庆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为重庆舞蹈艺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王静的先生钱造雄已经94岁了,他在上海出生成长,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来到重庆,曾任重庆市文化局(现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创评室主任等职。他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上海租界,有着不一样的抗战记忆。
钱造雄的战友、91岁的阎彬来自南京,曾任重庆市话剧团(现重庆市话剧院)副团长及党委书记等职。他生在北平,幼年随母亲到南京,亲历南京大屠杀。父母供职的英国驻华使馆,为他们的生命提供了庇护。
94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翟秋芳生于西安,她1949年参加革命文艺工作,随贺龙大军入川来渝,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歌剧演员。她在西安目睹了日军轰炸,幼年的她,还曾跟大人一起清理被炸进自家后院的同胞尸块……
翟秋芳的先生、93岁的王靖寰生于天津武清(当时属于河北),他曾任重庆市歌剧团(现重庆市歌剧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他的家乡很早沦陷,他向记者回忆了日军扶持下的华北伪政府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怀柔策略。
5位老人,5座城市,5段记忆,为抗战记忆画卷填写了来自普通个体的5块拼图。今天开始,重庆日报品牌专栏《重报艺文志》特别策划——《一群“90后”的抗战记忆》将陆续推出,与读者见面。
我们相信,通过记录这些个人记忆,既能对一手史料进行抢救性留存,它们终将汇入历史长河,凝结成我们共同的家国春秋,也能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获得前行的不竭动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