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杨树弘|立秋: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5-08-07 08:38
一叶飘然报素秋,
闲庭暑散气初收。
商风乍动梧桐老,
夜半新凉入小楼。
立秋,秋季开始。这时,自然界万物不仅展现出明显的节气特征,也在文化和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立秋之后,虽然酷暑未真正退去,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已悄然显现,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虽然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但到了夜晚,凉风渐起,昼夜温差增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立秋为:“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万物开始收敛,预示着秋天的沉静和丰收。
树叶的颜色开始由深绿逐渐向黄、红转变,落叶树的叶子开始慢慢枯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季萧瑟。菊花、桂花等秋季花卉也纷纷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白露点点,秋风瑟瑟,菊花满庭芳。”
自然界的小动物们也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做准备:许多候鸟开始振翅南飞,前往温暖的南方越冬。天空中不断有雁群飞过,它们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展示着自然界的秩序与美感。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吟道:“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蚂蚁等昆虫开始加紧储备食物,这种自然界中的忙碌,也反映了生命的坚韧和不息。
立秋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夜晚渐长。《诗经·王风·采葛》中有云,“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虽然这是对思念的夸张表达,但也含蓄地反映了古人对时节更替的敏感感知。
立秋时节,夜空星座也开始发生变化。天鹅座、仙女座等夏季星座逐渐隐没于西方地平线,而仙后座、飞马座等秋季星座逐渐显露。《苏幕遮·怀旧》中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样的景象,正是立秋时节星空变化的真实写照。
立秋在诗词中是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节点,诗人们通过对立秋的描绘,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向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不仅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更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知。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真爱情的赞美。
立秋,也是中国古代许多民俗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会举行祈福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体现了古人对农业丰收的重视与期盼。
立秋后,人们的饮食也逐渐从清淡转向滋润,开始注重滋阴养颜、润肺生津。例如,吃西瓜、炖梨等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季节变换的适应与养生智慧。
立秋时节,正值许多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准备收获的重要时节。
江南水乡,此时的稻田一片金黄,预示着丰收的到来。苹果、梨等果树开始挂果,果农们在为即将到来的采摘忙碌着。累累硕果,不仅是对农人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见证。
立秋后,也是农田管理的重要时期。一方面要合理调控农田的灌溉与排水,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要做好农田的病虫害防控,防止作物受损。
立秋,不仅是自然界的一次季节交替,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启示与智慧。
顺应自然。随着时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需要相应调整。立秋之后,要注重滋阴润肺、调养身体以适应干燥的气候。《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是养生的根本之道。
人生的起伏如同四季的变换,立秋提醒我们要善于在不同时段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方式。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挑战。《庄子·内篇》中提到“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即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掺杂个人私欲,这也是我们应对人生变故的智慧所在。
立秋之后,万物开始逐渐收敛,自然界呈现出一片宁静与沉寂的氛围。这种氛围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在这渐趋静谧的季节里,人们开始回顾过去,总结得失,为来年的发展规划蓝图。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秋日山林的宁静美景,也寓含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立秋也象征着人生的秋季,提示我们在人生的中老年阶段要懂得放下功利与欲望,享受生活的宁静与从容。《楚辞·九章·橘颂》中有言:“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既是对自己故乡橘的赞美,也是一种人生坚贞不渝的精神追求。
立秋,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变化与天文知识,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从细微的物候变化到广阔的星空变迁,从繁忙的农事活动到深刻的哲思,立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彩多姿的秋季画卷。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与敬畏之心,去感受自然界的恩赐与馈赠,去探寻生活的真谛与智慧,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