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何琛|晚婚的京津
2025-08-04 12:58
我要结婚了!
这句话,手机屏幕上连续闪了三遍,是的,就这五个字,连续发了三遍。跟着这五个字而来的,是一张配有新娘新郎照片的请柬。紧随其后的,才是正式的邀请。最后以一张龇牙笑的表情包结束了信息对我的炮轰。
敢明目张胆这样对我“炮轰”的也只有他了,就像他当年明目张胆地对同学的“掠夺”一样。
一群人气喘吁吁地跑上五楼,我站在教室门口,背着手,等着收拾这群晚自习迟到的学生。几个人都靠墙站着,我走过来踱过去,批评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轻重缓急。所有人都耷拉着脑袋,做出认错的态度。一转身,似乎看到另一面楼梯口有一个人影一下窜到教室后门去了。
谁?我再看一遍我眼前站着的这几位,发现这支固定的吃饭小分队少了一个人——京津。
“京津没和你们一起吃饭?”我问。
一群人依然低着头,没人回答我。
“京津到底有没有和你们一起吃饭?”我提高了嗓音问。
“有,有!”一个声音一下跑到我面前,突兀现身在我面前的,就是京津本人,他一边气喘吁吁应答,一边揩汗。其他人呢,都在一旁偷偷咧嘴笑。
“何老师,我刚才帮食堂大妈擦桌子,来晚了。”他一脸诚恳,俨然就是一个助人为乐还准备当幕后英雄的好孩子。其他人在一旁嘴角咧得更凶了。
我都忍不住想相信眼前的他:白皙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斜挎着一个军绿色的布书包。他见我表情有阴转晴的迹象了,就适时从绿色的书包里掏出一个装着抹桌布的小塑料袋,表示这是他做好事的明证。
好吧,我也实在找不到怀疑他的理由,挥挥手,让他进教室。
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刚刚还团结一致打死也不说的几个孩子突然不约而同地朝我嚷。
“何老师,就是京津害我们迟到的。”“他只打白饭,白饭可以免费吃,他却不打菜。”“他在我们碗里抢菜。”几个孩子七嘴八舌,让我拼凑出一个喜感的画面:端着一盘白饭的京津撵着有肉有菜的几个孩子乱跑。抢夺食物被他硬生生地描绘成助人为乐,也只有他这么有想象力了。
后来我知道,京津吃白饭,“掠夺”同学们的鱼肉是常态,节约下来的钱干什么呢?带着他的小分队穿梭在后校门的大小游戏厅。当然,这些都是毕业后京津告诉我的,因为我和同事大张旗鼓去“扫荡”这些游戏厅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抓到他。
一马当先,可不是他只在逃跑时才表现出的气质,当年在运动场上为了这一马当先,他可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学校运动会有一个传统项目——穿梭接力,每班男生10人,女生10人。各个班级都非常看重这个项目,一来得分可以翻倍,二来最能表现班级整体实力。所以参赛的学生个个都是摩拳擦掌,准备活动做了一遍又一遍,就等开场。
当时班上有个男生估计是过分紧张,所以在做第N遍准备活动的时候,直接把腰闪了。这下孩子们扎了慌,紧要关头,损兵折将,于是派人到看台上向我报告。
和我一起听到这个“噩耗”的还有其他加油助威的孩子。我还没想好怎么办?京津一下站起来,把啦啦队长的标配——大喇叭交给旁边的同学,然后坚定地说了句“我来”,都没有容我答应,他就和报告消息的孩子一起奔赴操场。
准备活动他是一遍也没有做,然而跑步的时候他又一直想着一定要一马当先,于是接力棒交到下一个同学手上的时候,他也把自己交了出去,整个人摔在地上。
我们班在初三的运动会上终于拿到了穿梭接力的冠军,然而京津的右腿也骨折了。
教室在五楼,还有五个月就要中考,这些对于打了石膏坐轮椅的京津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然而,他依然笑嘻嘻地保证,上课决计不会迟到。
他这样保证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管吃饭小分队的队员如何表示要全方位无死角帮助他,包括背他下楼上厕所。但是他就是不麻烦这些被他“鱼肉”过的小伙伴。
上午尽量不喝水,中午等他父亲来送饭,扶他走动的时候才去上厕所。他不愿意耽误同学们争分夺秒学习的时间,自己却不改逗乐的本质,课间不时插科打诨,缓解大家的压力。
至今,我还记得他打石膏的腿后来成了“花腿”,那上面是在他许可下,同学们各种乱写的话。什么“华丽地跌倒拉开了成功的序幕”等等,密密匝匝,不知道后来帮他看腿的医生会不会把这些记录着青春的石膏碎片全部留下。
然而,孩子们的戏谑调笑有的竟变成了现实。这一次结结实实地跌倒,让坐在轮椅上的他彻底安静下来,调整到了最好的学习状态。
五个月后,他最大的短板学科——英语在中考中获得了满意的突破,他,成功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拿毕业证的时候,他的腿走路还有点儿吃力,不过一点儿不影响他蹩到我面前炫耀。
后来,不管他是进了大学还是去国外深造,我总会在一年中的某个时刻收到他行踪的汇报。有一次,我收到一张漂亮的风景明信片,背面是他认认真真的几行字,那是他在国外留学期间写的,其中有一句话看得我热泪盈眶:“每次从桥上经过俯瞰曼哈顿的景色时,我会觉得其实我们都是您的眼睛,替您看到世界各个角落的美,放在您给我们的那颗对生活饱含赤忱的心里。”
京津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一直在我身边给予我欢笑和鼓励的孩子。
他工作了以后,他妈妈暗地里给我说了好几回,希望我开导他一下,让他明白“男大当婚”。我也含蓄表达了好几回,然而他依然不为所动,而立之年后过了几载,仍然妥妥的单身汉一个。
没想到,今天,我却收到了他的结婚请柬,这个速度才符合他一贯的办事风格:出其不意,迅速麻利。
年少的京津带给我的是欢笑,晚婚的京津给予我的是欢喜。
满眼满心的欢喜呀。
做老师真好!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