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杨树弘 张凌可|小满:盈满未满 生命智慧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杨树弘 张凌可

2025-05-21 07:06

在二十四节气轮回的乐章中,小满,以其独特的韵味,轻轻响彻初夏田野。

漫步于小满的田园诗画,聆听来自远古的歌声,感受盈满未满之间的生命智慧。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第二个阶段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故曰“小满”。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最直观物候注解,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果实,都在诉说着生长的故事。

宋人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描绘了这样一幅画卷:“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南风轻拂,百草繁茂,麦穗初齐,蚕儿饱食,一派生机盎然的初夏风光。小满时节,大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小满时节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光照时间的增加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能。此时,太阳黄经达到60度,标志着夏天的力量正在凝聚,自然界的生命力在这一刻达到了新的高度。

《礼记·月令》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天文学的观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小满不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天地间阴阳气息的微妙转换,是自然界生命力蓬勃发展的见证。

小满被赋予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意象。江南地区有“小满动三车”(水车、丝车、油车)之习俗,人们通过启动各种车具来祈愿水源充沛、蚕桑丰收、油料满仓,体现了农耕文明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丰收的期盼。而潮汕地区则有祭祀车神的传统,以祈求风调雨顺、出行平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宋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吟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绘了小满时节乡村的忙碌景象,更蕴含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遵守和对生活的热爱。小满是文化的传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

小满与各个时代的农事、生活紧密相连,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教民农耕的故事,小满作为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自然也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随着朝代的更迭,小满的习俗和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背后蕴含的农耕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却历久弥新。

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繁荣,小满的庆祝活动也逐渐融入更多娱乐元素,如赛龙舟、舞龙、舞狮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小满时节,正值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关键期,农事活动也进入了最为繁忙的阶段。古谚云:“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意思是小满时节,如果雨水不足,将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农田灌溉、排水防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尤显重要。

唐人白居易的《观刈麦》生动地描绘了小满时节农忙的场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更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恩。

小满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每一粒种子的萌发、每一片叶子的舒展、每一颗果实的成长,都凝聚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谱写着属于你的田园诗篇,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自然的一个节气,小满更是哲学思考的源泉。它启示我们,万物生长皆有度,盈满未满之间隐藏着生命的智慧。《菜根谭》言:“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这种“半”的状态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亦为人生最恰到好处的境界。

小满教会我们,要有谦逊和节制的心态。《易经》中的“谦卦”强调谦虚谨慎方能长久发展,小满则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和完美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适度的态度。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洁,不因外物的干扰而迷失自我,是小满给予我们的深刻哲学启示。

在小满时节,我们不妨放慢脚步,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哲学的智慧。让心灵与自然对话,体会盈满未满之间的微妙平衡,学会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完美状态。

愿我们能在小满的诗意远方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和生命的力量,与之相伴,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正如古人所言:“岁月本长,忙者自促。”愿我们都能在小满这个时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步伐,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吴国红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