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夜读|秋日笋鲜(节选)
2025-10-07 21:30

金佛山独特的海拔梯度赋予了方竹笋“夏末秋初破土”的特性,中秋前后,方竹笋节节攀升、破土而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方竹笋收获季。
今天为大家分享唐利春的文章《秋日笋鲜》(节选),一起来品尝秋日里的幸福滋味。

秋日笋鲜(节选)
作者 唐利春
每逢中秋,在老家南川,正是金佛山方竹笋采摘的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方竹笋宴,又称“团圆宴”,那是南川人心中家乡的味道和情感的寄托。
灶膛里柴火“噼噼啪啪”地燃烧着,绽开灿烂的火花,欢快地舔着锅底,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被火光映成褐色的剪影。笋块入锅时,发出“滋”的一声轻响,随即水汽蒸腾,方竹笋的清香,在灶间氤氲四散,秋日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南川区金佛山的方竹笋。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母亲说,方竹笋带着大地的气息,至真至纯的美味是“炭烧竹笋”。把方竹笋连同竹壳一起,埋进烧红的炭火里,再用茅签把青椒串起来,埋在滚烫的柴火灰里,翻来覆去烧软。十来分钟之后,扒出笋子,剥去烧焦的外壳,露出冒着热气的白嫩笋肉,与火烧的青椒、大蒜一起用石臼捣碎,再拌盐、葱花。一口下去,笋尖的清甜脆嫩,青椒的鲜辣辛香,流淌于口齿,如同山林间的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味蕾,渗入灵魂深处。
最爱的“外婆笋”,不仅是一道菜,更寄托着多少人对外婆的浓浓爱意和深深的怀念。在儿时记忆里,到了采笋季全家上山,一待就是十天半月。每到饭点,外婆就会用方竹笋和土豆,为一家人做一碗热腾腾的竹笋汤。
母亲传承的“外婆笋”,以新鲜的米汤和土豆泥为辅料,将方竹笋切成小块,用刀背尽量打碎,加老盐菜颗粒一起熬制,入口绵柔细腻,咸香温柔。外婆慈祥的笑容和她那双勤劳的手就浮现在眼前,感觉暖暖的、美美的,是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都印刻在脑海中,深藏在记忆里,缱绻在味蕾间的菜肴。
▲南川区金佛山,笋农在采摘新鲜出土的方竹笋。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童年的餐桌上,母亲和所有心灵手巧的村妇们一样,就这样将一根根普通的方竹笋演绎出一道道鲜活可见、简单自然的菜肴。这一碗香气扑鼻的腊肉炒笋片,红白相间,热气腾腾,在荤素搭配间碰撞奇妙火花。那一盘浓郁鲜美的白油笋条,浓郁的汤汁温柔地包裹着鲜嫩的笋条,“咔滋”一声入口,仿佛整个秋天的美味都锁在了口中。
在金佛山人的眼里,方竹笋是大自然给予的最美好的馈赠。用平凡食材演绎家的温暖,风味别样的方竹笋菜肴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是一年中秋到,我们回家采笋、食笋、庆团圆。那一盘盘秋笋美味,是山风揉碎的月光,是竹影摇落的牵挂,是游子与故土之间,永不褪色的暗号,是秋日里的幸福滋味。
简单自然才是美味,方竹笋如此,人生亦如此。
本文选自重庆日报《两江潮》专版
出品:刘长发
监制:张红梅 周秋含
策划:单士兵 张一叶
统筹:吴国红 康延芳 马京川
栏目主持:朱丹红
本期朗读、音频制作:朱丹红
栏目请点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