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艺术观察间|今天,你有没有为自己的城市拼过命?
2025-07-01 13:14
近两个月来,我家属的手机里,总是传出一段非常有节奏感且“魔性”的音乐。
在音乐演奏期间,她会时不时拿着手机上下摇动。
起初我真没当回事。直到我被那魔性音乐洗脑,甚至睡觉时耳边都徘徊着那个音乐时,我才忍不住问她:这是在干嘛?
她回复:我在帮重庆争取排名!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继续追问才得知,她在“抓大鹅”。
《抓大鹅》,是一款微信小程序里的游戏。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装满了各种菜的锅里藏着一只鹅,把那只鹅抓出来就算赢。
但因为那只鹅被“埋”在锅下面,所以你必须先把锅上面的菜都拿出来才能抓到。
怎么把菜拿出来?只要同时拿出三个一样的菜品,这个菜品就会彻底从锅中消失。可以理解为一个“三消”游戏的变种版。
如果还是理解不了,建议打开微信小程序自己体验一下。
她之所以会拿着手机不停上下摇摆,是因为这游戏还有“体感”功能——通过摇动手机,把锅里的那些菜“摇散”,方便你选中特定菜品。
可以理解为,做菜时通过“颠锅”,把菜颠散。
那帮重庆争取排名又是什么?
原来,这个游戏是分了地区的。你如果是以重庆的IP玩游戏,抓住大鹅后,成绩会算在整个重庆地区头上。
每天,一个人只能抓一只鹅,但有三次免费抓鹅的机会。当然,如果你不服气,可以看广告换取机会继续抓,直到抓到为止。
但想成功抓到鹅还是不容易,我周围经常有“抓鹅”的同志,抓到半途气到摔手机而放弃!所以,每个城市每天抓鹅总数也不一样。
据我的家属说,重庆在全国所有省区市中,一直在15-20位。所以,她每抓一只鹅,就是为重庆的排名做出了贡献!
讲真,那一刻她的热血,让我以为她是在为重庆经济发展做贡献,是为了重庆GDP增加而努力!
我从未想过,一款微信的小程序游戏,还能玩出城市责任感。但我更没想到,原来周围抓大鹅的人,还有很多!
这群“鹅友”的招呼方式都是:今天,你有为重庆拼过命吗?
后面我才知道,这种模式,在之前爆火的小游戏《羊了个羊》就有了,它也是每次通关都会计入城市通关数量中,最后计算排名。
跟主机游戏、电脑游戏等游戏相比,小游戏这种玩法单一、操作简单的游戏类型,其实显得有些“幼稚”。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不管是《抓大鹅》,还是之前的《羊了个羊》,其实内核都是一样的,我甚至GET不到它好耍的点。
直到我上周参加了腾讯在重庆举行的微信小游戏开发者大会,才明白了其中道理。
第一个原因,是进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小游戏,其实一直都有,什么《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当年都风靡一时,谁还没拿着手机或者平板,在上面乱划一通呢。
但这类小游戏依靠的是APP,你不下就永远没得耍。在推广分发和玩家进入这个问题上,其实有一定的门槛。
所以,小游戏自诞生以来,长时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它和社交软件开始“绑定”后,整个小游戏生态有了质的变化。
因为它不需要你专门下APP了,直接在微信或者社交软件的页面,通过“下拉”等方式就可以启动。
你也不需要专门去搜索了,它会在刷朋友圈、微博的过程中,穿插其中,你一不留神就可能点进去。
甚至,你会因为一些奇特的广告文案而进入,比如那个火爆全网的留言交互广告:别笑,你也过不了第二关。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的时间,给了小游戏生存的空间。
微信小游戏开发者大会上透露的数据:其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人次。这是什么概念?全国三分之一的人,每个月都会玩小游戏!
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玩小游戏?因为大家忙,很难像学生时代那样,有暑假、寒假,也很难坐下来花很久的时间去深度体验一款游戏。
这种碎片化的时间,特别是路上通勤时间、工作时候的等待时间等,最适合的,不就是小游戏吗?
它随时可以开,也随时可以关,哪怕里面的任务失败,再来一次就好——毕竟重来一次的成本非常低。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与手游是一样的。
为什么手游可以如此快速地占领市场?不就是因为移动端设备出现后,其游戏可以很好地解决电脑端、主机端不易携带,时间无法碎片化处理的问题?
那不然,《王者荣耀》凭啥成为国民级游戏?不就是凭它一局只要十多分钟,上手难度要比《英雄联盟》更低吗?
小游戏,也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原因,则是“无脑”。
小游戏类型很多,但总体来说,都不难,基本上是以休闲游戏居多,主打的就是一个消磨时间。
不管是《羊了个羊》,还是消消乐,或者是文字填词、找不同、听歌猜曲等游戏,其实都不需要费太多“脑子”。
可想一下:上班累了一天,乘坐地铁回家时,想到等会要打开的游戏,需要仔细揣摩副本怎么过、技能点怎么加、资源怎么分配......对于疲惫的身体而言,也许就不想打开了。
但小游戏不一样,点开就直接无脑耍,如果“卡”住了,大不了看几秒钟广告,可以让它给提示!
别说,有些广告还挺好看的,不比游戏差。
所以,在微信小游戏开发者大会中,有一个数据是,小游戏的女性用户正在加速增长。要知道,游戏界向来以男性玩家居多,女性用户在小游戏上的活跃,证明其受众面也确实更广。
众多因素叠加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小游戏,正在崛起,也正在逐步成为游戏界话语权越来越重的领域。
站在玩家角度,也许还是对小游戏存在一定的“鄙视链”。就好像当年玩端游的看不起手游的,手游的又看不起页游的。
小游戏玩家,估计也是在玩家“鄙视链”最底层。但是,这群人根本不在乎“鄙视”,毕竟我打发个时间,要啥自行车?
但对于游戏制作团队来说,小游戏可能真是一个新赛道。毕竟《羊了个羊》创造了奇迹,是很多端游、手游都达不到的存在。
而且小游戏制作团队,一般不超过30个人,开发难度和周期也远比传统游戏小,成本自然也更小。
因此行业预测,小游戏市场,可能在明年就要突破千亿级。
真到那时,小游戏可能就是“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了。
不过,我们也不提倡所有人都去做小游戏,更不提倡做小游戏的团队,就要用“粗制滥造”的作品来赚快钱。
毕竟,《黑神话·悟空》向世人证明,只要你用心做游戏,就一定会有玩家买帐。这个逻辑,小游戏同样适用。
我期待,有一天小游戏也能有制作精良的作品,也能在这个领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