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重庆 | 一条老街的前世今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0-26 17:05

“山城巷变了,又好像没变。”每次看到山城巷的老照片,在这里居住了将近70年的周英碧都会感慨,这些年,山城巷从“棚户区”变成了“打卡区”,但是那种熟悉且亲切的感觉被完美保留了下来。

▲山城巷老居民周英碧在家门口卖小吃。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山城巷依山而建,是重庆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巷。这里保存有建于明朝初年的老城墙,清末重庆开埠时期修建的外国领事馆和教堂,抗战时期的吊脚楼、四合院、防空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间修建的学校、居民住宅,建筑种类丰富,因此也被称为重庆的“建筑博物馆”。

然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没法改变山城巷人居环境不断变差的现实——私搭乱建的棚屋杂乱无章,缺乏维护的历史遗迹斑驳破败,年久失修的危房危墙时有倒塌……百年老巷需要一次大更新。

▲游客在山城巷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摆在山城巷面前的有两条路——全部推倒重来,或是保存历史建筑,为市民留下珍贵的记忆。

山城巷改造运营项目负责人黄恒介绍,山城巷具有浓郁的重庆地方特色,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因此团队选择对山城巷进行“微更新”改造,采用保护性修缮方式,将大部分原有建筑保存下来。新的山城巷保留了老重庆有温度、有烟火气的生活,也面向年轻人打造多样化消费场景,让山城巷真正“活”了起来。

▲游客在山城巷拍照“打卡”。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如今,山城巷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教堂成为一幕幕沉浸式话剧的舞台;废弃的小学教室成为艺术展厅和文创品商店;往日的老院坝成为供游客围炉煮茶、看演出的“坝坝茶馆”;老街的装饰中还加入了霓虹灯等新潮元素,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在山城巷,古朴与现代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古意盎然的老街和霓虹灯、酒吧等新潮元素并不违和,在这里游玩处处都能发现惊喜。”外地游客贾雨菲说。

▲夜晚,游客在山城巷游览。新华社记者赵佳乐 摄

如今,山城巷已成为重庆的热门景点,日均人流量超两万人次。据介绍,山城巷还将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底蕴,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打造独具特色的山城巷文化品牌。

现在周英碧在山城巷经营着一家小吃店,旺季时每天能接待上百个客人。她最喜欢的事就是闲时和游客“摆摆龙门阵”,给他们讲一讲山城巷的故事。(记者赵佳乐)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贺子桓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