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5-10-27 07:0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十七章指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历经十二年砥砺奋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在其从“通”到“畅”、从“畅”到“兴”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从项目化布点向体系化整合升级、传统模式与新兴领域衔接融合、传统安全与非传统风险多元交织等多重挑战。面向未来,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以系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多方参与、协同高效、安全稳定的系统治理体系。
拓展合作内容体系,实现广度拓展与提质增效并进。从提出倡议到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朋友圈扩大”与“深耕细作”并进,将是更深层次合作的关键。一是完善开放平台。构建更具包容性、开放性的合作生态,通过不断完善灵活高效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国际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参与。二是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新空间。务实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引领性、规则代表性和市场带动性的合作增长点。三是强化智政融合。围绕绿色发展、数字基建、公共卫生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科技创新合作与数据跨境流动,形成一批具有共同知识产权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合作成果。
优化对接政策体系,注重项目驱动与机制融通并举。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其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实现物理空间的连接,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基于共同规则、共享利益和共同未来的开放性、制度型合作生态。一是加强多边合作机制建设。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设、能源安全保障、科技创新协同等领域,积极倡导并务实推动建立一批专业细分、功能聚焦的多边合作网络与常设性协调平台。二是深化规则标准对接。主动开展规则标准对接与共同设计,系统梳理并优化与共建国家在海关程序、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绿色标准认证等方面的规则衔接与标准互认。积极探索股权融资与项目融资有机结合,稳妥推进混合贷款、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工具应用。三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将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作为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在教育、科技、艺术、生态、旅游等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增进彼此的历史认知和文化尊重,消除误解与偏见,使共建“一带一路”规则体系运行在友好、互信的社会土壤之上。
筑牢支撑保障体系,突出综合防控与系统治理并重。现代化支撑体系是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从根本上提升倡议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性。一是构建“智慧化、全链条”的综合风险防控体系。整合政府、企业、智库、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等资源,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动风险治理由碎片化、事后化向系统化、前瞻化转变,加强对安全局势、经济波动、法律调整等风险的系统性研判和应对指导。二是完善“合规引领、责任先行”的企业运营准则。建立健全涵盖反腐败、劳工权益、环境保护、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内部合规体系,强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推动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三是强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构建覆盖“选拔—培养—输送—跟踪”全周期的人才支撑机制,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区域国情、善于跨文化沟通的复合型人才,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持。
(作者系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