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在教育强国强市建设征程中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2025-10-27 07:0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五章指出,朝着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扎实迈进。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必须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加强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党建统领机制,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实现党组织有效全覆盖,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严格党员发展、教育、培训和管理,提升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完善廉洁风险排查和管控机制,构建纪检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的协同格局,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校园政治生态。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高校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健全铸魂育人体系。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双一流”建设,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学校教育改革和治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要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力。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大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高校要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大力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要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要健全发展支持体系。建立分层分类教师培训体系,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创新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提升教师数字技能水平。
坚持高水平开放办学。开放办学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举。高校要深入推动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要汇聚一流教育资源。加强和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一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推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建好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等重大平台,积极争取更多高校到海外办学,持续打造“留学重庆”品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努力培养更多优秀国际人才,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