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重庆日报撰文谈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2025-10-27 08:07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10月27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在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发表了题为《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理论文章。文章指出,要坚决扛起城市工作牵头部门、主责部门担当,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韧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唐小平
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高度,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六届七次全会,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我们要一体学习、一体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决扛起城市工作牵头部门、主责部门担当,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韧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
聚焦创新抓城市更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统筹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通过城市更新打造一批引领性城市活力创新中心,为人才提供保障、为产业搭建平台、为创新营造生态。盘活闲置商办楼宇打造创新策源地,围绕商区、校区、院区、园区及周边区域植入多元创新业态,培育创新型城市区块,充分激发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利用老旧工业遗存打造多元活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行动,构建更多受年轻人欢迎的生活、消费、文旅、创业新场景。发展“后巷经济”,打造“山城后巷”品牌,探索“老街巷+新经济”“老建筑+新消费”融合发展模式,把群众家门口的风景变成家门口的就业、家门口的增收。
聚焦宜居抓城市更新,构筑高品质生活新图景。突出群众所愿即城市所向,推动城市更新由小区到街区到片区,系统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实现从造房子向造家园、造生活转变。更好统筹点和面,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现代社区建设,连片打造城市片区功能品质提升项目,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彰显品质。更好统筹硬件和软件,优化完善“轨道+公交+步行”通勤换乘系统,加快推进供排水、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好统筹存量和增量,推动住宅和社区绿色化、低碳化、适宜化更新,以“好房子”建设创造增量需求、以城中村改造释放刚性需求。
聚焦美丽抓城市更新,塑造全市域整体大美新风貌。坚持污染防治、风貌提升一体推进,全面塑造整体协调、明快清新的大美风貌,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加快建设江峡相拥美丽大都市,点线面结合打造现代化都市风貌展示区、“两江四岸”滨江风景线、城市“美丽廊道”。加快建设多元魅力美丽区县城,分类实施高铁新城、商业文化中心等重要功能空间更新改造,示范打造区县城特色风貌名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小城镇,大力实施场镇整治行动,补齐乡镇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建设各美其美美丽新乡村,围绕“都市花园、诗意田园、长江风景线、山乡新画卷”主题,连线成片打造大美乡村先行片区。
聚焦韧性抓城市更新,优化本质安全新体系。紧盯每一栋楼、每一座桥隧、每一段管网,健全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防范消减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升路桥隧轨安全运行能力,开展老旧道路、桥隧等安全韧性提升改造行动,加大物联感知设备安装,全时监测预防路面塌陷、桥梁组件老化等风险隐患。强化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以“数字管线”为抓手,全方位提升管线建设智管、管线挖损智防、管线运行智治能力;统筹管网与水网、防洪与排涝,系统重塑超大城市排水防涝新机制。加强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健全房屋安全体检、安全管理资金、质量安全保险等制度,全量纳管高层建筑消防、外墙砖脱落等安全隐患。
聚焦文明抓城市更新,彰显人文精神新风尚。坚持以文润城、以文兴城,进一步塑造城市调性、彰显城市个性,构建“传统与现代辉映、山水与人文共生”的文明城市愿景。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统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整体保护,一体推进城市文化传承、功能复合和价值提升。精心塑造城市文化地标,保留老建筑、老街区的时代特征、形态结构、文化意象,严格管理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打造更多体现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的地标建筑、文化空间。积极发动群众共建共享,支持群众对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加强物业服务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群众在增强参与感中提升获得感。
聚焦智慧抓城市更新,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范式。全面释放人工智能和数字重庆双向赋能产生的“溢出效应”,构建数据驱动、AI赋能的城市工作新生态,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看得见、摸得着。着力推进城市“数字更新”,加强街区、商圈、社区等城市微单元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智慧住区、智慧商圈。全面提升“数字住建”实战实效,协同打造数字工程、数字住房、数字城市,提质打造内涝治理、数字管线、智慧物业等应用场景,形成“带不走”的实战能力。加快建设“AI+城市规建运治一体化”综合场景,构建“体检画像、项目生成、建设更新、运营发展、协同治理”的城市工作闭环链条,打造数据流、业务流、决策流、执行流全线贯通的实战场景。(作者系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