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四大机制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王胜

2024-10-07 06:44

推行涵盖上中下游各主体、产供销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确保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与消费全生命周期均符合绿色标准,增强各类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要求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转折性变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关键在于推动制度、体制和机制协同发力。

健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协同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既是一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子系统目标,在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健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的互嵌机制。既要看到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同源的一面,合力打击“共同的敌人”,也要看到各自目标差异化的一面,不能简单照搬和推卸责任。既要避免出现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缺位、越位、不到位,甚至各自为政、相互拆台的现象,又要防止目标制定和分解过程中的机械主义,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差异,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子系统目标的同向互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力量协同发力。二是健全各类规划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衔接机制。空间类规划要按照“一尊重、五统筹”的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精明紧凑的指导方针,科学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加强城市各功能区高效联通,努力实现职住均衡,避免城镇化“高碳锁定”。产业类规划要紧盯市场需求、竞争赛道,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与提升能效、减少排放一体谋划,推动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有序转型,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三是探索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刚性与弹性结合的考评机制。坚持结果导向与过程管控并重,及时根据过程监测情况对相关工作予以调整改进。坚持量化考核为主,定性研判为辅,不断提炼和简化指标,提升指标核算的来源数据质量。坚持底线思维,对核心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绝不退让,同时考虑区域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差异,补充个性化、跨年度的考核指标。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中国经济增长正由过去的投资拉动为主,逐渐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消费领域和消费环节的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亟待通过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从消费端倒逼生产、流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健全绿色产品认证检测体系。完善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认证、标识落实流程,建立更严格和细化的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绿色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认证和标识制度的透明化和规范化,使消费者能清晰辨别和选择真正的绿色产品,提升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信任感。二是完善绿色产品生产激励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融资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绿色生产技术与设备研发投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建立绿色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构建涵盖上中下游各主体、产供销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确保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与消费全生命周期均符合绿色标准,增强各类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三是加大绿色产品消费激励力度。结合大规模设施设备更新,以绿色消费券、绿色积分奖励机制、直接补贴、降价降息等多种手段,提高绿色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四是营造绿色产品消费舆论氛围。搭建面向全国产供销各环节和主体的绿色消费信息平台,实时发布和更新绿色产品信息、认证信息和市场动态。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教育与经验推广,鼓励各地区、各行业积极推广绿色消费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消费模式。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本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针对不同类型生态产品,建立健全其价值实现机制。一是健全横纵结合、科学透明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鼓励打破行政界限对流域、山脉、湿地等生态单元开展GEP核算,编制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积极推动核算结果与纵向财政生态补偿和流域上下游区域间生态补偿挂钩,逐步形成科学透明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多方协同、规范持续的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机制。结合国土资源普查,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构建以自然地理特征分类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库。因地制宜发掘区域生态产品独特优势,拓展价值转化渠道,创新营销方式,优化供应链管理,开发特色生态产品经营模式,提高地方生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三是探索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综合权益交易机制。坚持先立后破,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建立合理的绿色电力价格机制。推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平台体系互联互通,适时推出绿色综合权益交易平台。

健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机制。当前,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数能一体是发展的必然。要协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进程,让其相互成就、相得益彰。一是建立跨区域能源算力枢纽合作共建机制。针对数据中心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鼓励和支持数据中心与新能源、储能设施的集成发展,融合发挥东部地区技术和资金优势与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空间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二是建立基于平台和AI的能源供应链精准调度机制。加快构建全国能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能源产供储销信息流通,保障各环节高效协调,提升能源系统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商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实现分散能源、需求响应资源综合运用,挖掘各类能源数据的商业价值。三是建立健全数据驱动的绿色低碳投融资机制。设立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低碳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加强对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转让、技术授权、专利拍卖、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托管与质押融资等交易模式,引导科技成果产权交易。

【作者系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研究员】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袁文蕙   主编:侯金亮      审核: 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