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效能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祝伟 李晓华

2024-09-29 07: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着力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着眼传播内容系统性供给,增强国际传播感召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坚持“两个结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场景,加快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要突出连续性,善于从汉字、文化典籍和考古成果等中华文明载体中挖掘提炼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和富有特色的思想文化。要突出创新性,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要突出统一性,向世界完整而生动地呈现中华民族追求“大一统”的历史逻辑、精神依据和文明动因。要突出包容性,持续宣介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以和邦国”等中华文明核心理念,融入国际传播实践全过程,不断拓展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朋友圈”。要突出和平性,着力讲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展现中华文明追求世界和平、全球发展的政治愿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搭建市场化渠道平台,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注重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手段,将中华文化影响力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要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要素,大力发展具有中国辨识度和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世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立足互利共赢,创新国际文旅业态,着力构建国际文旅发展共同体,不断拓展中国文旅产业链、价值链和影响链。要聚焦各国文化关切,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推动全球公共文化领域的多边治理;健全完善国际公共文化产品共同生产和公平分配机制,强化国际公共文化产品的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优质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要。要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进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和共同责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认同度。

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增强国际传播穿透力。科学把握国际传播规律,精准区分国际传播对象,灵活采用国际传播策略,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要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注重国际传播流程迭代优化,不断强化传播内容生产、信息分众化推送、传播链条延伸、传播效果反馈以及传播工作闭环推进落实等,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要切实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入国际传播,加强新型国际传播共同体建设,不断增强对世界议程议题的介入引导能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彰显中华文明的中国化特色、区域化底色和全球化本色。贴近受众实际,依托国潮文化美食文化输出、高质量影视剧“出海”、国风科幻游戏、网络文学以及网络微短剧等,打造一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标志性案例,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注重技术赋能,顺应国际传播领域的数智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形成新质传播力,让中国与世界的人文科技联结更加紧密,引导世界人民读懂中华文明、热爱中华文明。

健全完善支撑体系,增强国际传播保障力。针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国际传播有力有利有效。要健全完善国际传播人才培育体系,依托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平台和智库,凝聚专家学者智慧和力量,高质量推进新闻传播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建设,着力培育视野开阔、立场坚定、专业扎实的复合型传播人才。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国际友人、海外游客等“自来水”作用,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要健全完善国际传播制度体系,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完善话语叙事能力培育、传播平台建设及内宣与外宣联动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国际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市委网信办,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中特理论项目:2023ZTZD16成果)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侯金亮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